桑老师教你读课文第四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2023-10-07 10:52:3922:22 38
声音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主张规范现代汉语,规范其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顺序,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这篇课文,字数略多、长度也略长。朗诵起来,刚开始会觉得很难。读熟之后,又会觉得很无聊,像流水账。这是写景文章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那么怎么才能朗诵好呢?就像桑老师以前说的,先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同时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再从顺序以及景物的描写上入手,朗诵好这篇文章。




先找出描写地点变换的句子:


1、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2、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3、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5、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6、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概括出一个游览路线图:


路上(第1-3节)一洞口(第4节)一外洞、孔隙(第5节)一内洞(第6-7节)一出洞(第8节)


这个线路整理好了,我们就可以开始朗诵了。




1节,时间、地点、目的地,加重语气说清楚,开一个好头。


2节,描写的是路上的景色。对于景色的描写,我们要着重强调一下。“映山红、花朵、叶子、杜鹃”的强调,为了体现出大自然的美景远胜于人类养殖的花朵。“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则是为了突出油桐花的茂盛。“粉红色、各色、或浓或绿、一片明艳”,则是为了写明大自然的缤纷美丽。朗诵时我们在逻辑重音的地方,一定是要根据文章脉络、文章本身的逻辑来重音的,就像桑老师说的,这里写景,那么就找景色中应该强调的地方。


3节,“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这里多个反义词的对比,写出了洞口溪流的形状和速度,我们在朗诵时需要适当强调一下。并且在朗诵时,要朗诵出“宽、窄、缓、急”的感觉哦!


4节,细写了洞口的景色。“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这里语调要有3次递增,通过一次次递增的语调,突出山的高、山的气势非凡。“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这语气要开心一点,大山的洞不同于小山的洞,让人看着有些害怕的感觉,而是宽阔、敞亮。“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这里3句话,语调都是上扬的,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洞口的宽阔。最后一句“一定不觉得拥挤”语调下抑,很肯定得告诉观众们这里确实很大。


5节,分为3个小段落。分别是描写进洞工具、独特的进洞方式、进洞时的感受。这一节是作者花笔墨最多的一节,朗诵时要格外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语调上扬,表示洞穴虽小,但是还是有可以进出的方法的。“怎样小的小船呢?”这里疑问的语气一定要有,利用反问,把后文的话给引出来。“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3句话,虽然桑老师下面划的是一条线,但是朗诵时依旧要注意停顿,但是这里标记出来,是为了提醒大家这里的停顿不要过长,不然就太拖沓了。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里的语气要有些期待、再略带上一点紧张。毕竟这种神奇的进洞方式,在外面是见不到的。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里的语气,则是要非常紧张。想一想,有东西突然冲到你面前,你肯定会紧闭双眼。这里可不是突然,而是眼见着很低很低的石头朝自己越来越近,正所谓钝刀子切肉,是最吓人的。


6节,描写洞内,由于一开始漆黑一片,“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余外全是昏暗”,语气要重一些,读出什么都看不清的感觉。之后眼睛适应了这里的光线,稍微看得清点了,那么“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的语气就可以开心起来了,看到了知名的景色了嘛。再之后的“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需要语调2次递增,突显出洞内景色的不止2条龙那么简单。


7节,描写了洞内的大小,“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语调的2次递增,可以把洞内的宽阔更好得表现出来。


8节,最后一节,没有什么难度,语速放慢,尤其是最后的“出了洞”重读,以出洞做一个简短有力的收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桑老师教你读课文

“上海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评委桑商老师将会用朗诵给语文插上一双轻盈的彩翼,用声音给文字注入充沛的情感,带领同学们开启语文的“乐学”之旅!

by:语文名师掌上观文

计老师读课文

本专辑收录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年级--六年级的课文,每篇课文以朗诵的形式,添加了音乐,结合朗读者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作者的基础上做二次创作,让课本上的文章更加...

by:纯纯语声

霓裳老师教你读

本音频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普通话作品朗读水平。

by:霓裳老师

小林老师读课文

快来听小林老师读课文!

by:铃儿响叮当180

《伍老师读课文》

帮助自己备课、孩子预习!

by:书是甜的哦

凌云老师读课文

节目主题:中小学语文范读主播是谁:凌云有声Mm,在职教师一枚。爱生活、爱分享、热爱朗读。适合谁听:热爱生活、热爱朗读的你!主播的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专辑文本来...

by:凌云有声Mm

代老师课文范读

读得不好,请多包涵。谢谢大家跟听。

by:代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