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丨管理之道_走退之计

2024-05-04 00:08:1712:48 129
声音简介

探寻《道德经》奥秘,解码无形之道的智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得,这是道的神秘面纱。老子笔下的“无状之状”,超脱又实在,无形却主宰万物。从古老智慧领悟管理精髓,如何以退为进,困境中重生?看现代企业如何巧借古训,逆转颓势。走与退的智慧,不仅战场制胜,商界亦显神通。进退之间,蕴含生存发展之道。大道无形,规律却可知可循,引导生活顺势而为。想知道如何让生活事业顺风顺水?一起揭开“道”的面纱,洞悉自然与人生的终极法则。

02:01 解析老子之道:无相、无声、无迹,深不可测的奥秘

04:02 道无相,无声无形,深不可测:老子的哲学探索

06:04 无声、无痕、无迹无物:大道的至高境界与庸俗化之间的平衡

08:05 全失必敌,左次无咎,未失长也——退却保全军事实力的智慧

10:05 面对挑战,日立公司果断决策:停止投资,转向其他领域的发展

12:08 世事变迁,发展有规律——探索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演变之道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讲道德经第十四章:无状之状
<原文>是这样讲的: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翻译>过来,就是: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着,把它叫做“微”。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
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就是“惚恍”。
跟随着它看不到它的后面,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
遵循现实存在的道的规律,来驾驭现实,来探知远古,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就是"道"所要求的法则。

<我们来解析一下>
在本章中,老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描述了“道”的性质及其运用规律。
此处,“一”就是指“道”。
它包含了“道”的相互联系的两种内涵,即,物质世界的实体和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在老子看来,“道”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找了具体事物的根本。
老子所描述的超脱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道”没有特定的形状,无边无际地、无始无终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
“道”并非普通意义的物,而是形体不可见的物。
老子先是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道”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可见“道”何其深微奥秘。
“道”的普遍规律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就先要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了“道”。
“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老子说它没有形象,看不见它,便称之为“夷”;听不到它,便称之为“希”;摸不着它,便称之为“微”。
正因为“道”无相、无声、无形,所以它才深不可测。
夷、希、微、惚恍于无头无尾,无不是在强调大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质性、无限性与非具象性,以及灵动性、活性、非僵硬性、终极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还有实用性。
联想丰富一点的人,可能还会想到星云、恒星爆炸、黑洞、空间与时间的无穷大等等。
另外,这一段落的意思还能让你细心体察、深入感悟,活跃想象力、思辨力、感受能力,调动精神的敏锐、专注与恭谨小心,进入境界、交通大道,同时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过于实用主义。
应该说,老子的道论与物理学没多大关系,他在论述中所举的一些例子,如水、风、草木等,都没有太多的科学含量。
老子的长处,在于其思辨能力,在于其远见,以及其执著于大道的激情和冷峻。
在寻找终极眷注、终极追寻方面,老子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或灶王爷,不是牝,也不是火的图腾,而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成、无往而不利的大道。
老子强调大道的无形、无声、无痕、无迹、无物,极有可能是在突出其本质性、概括性、灵动性、至上性,避免其庸俗化、偏执化、简易化与具体化。
因为,大道一旦具体化,就难免变成仁爱、谦逊、聪明、礼貌等庸俗化的东西,极易流于作伪或至少是形式主义,流为计谋与处世奇术,反而丧失了大道的恢弘与渊博品质。
简单地说就是大道的规律。其实也就是自然的规律。
认识和理解"道纪"比认识大道本身更有意义,大道的规律,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旦我们的行为,顺道而行,我们就能一帆风顺、事事遂心;
比如我们现在的高铁、磁悬浮列车等等,说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其实也是更充分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结果。
相反,如果我们逆道而行,我们的行为就会受阻,甚至遭受祸患。

<那么,根据这一章的寓意呢,我们来讲一个:管理之道的经典案例>

【巧用“走”与“退”】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从管理方面来理解,即是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说白了,就是从老祖宗那里挖掘一些能对当今的管理者有所启发的东西。
比如说,《三十六计》这部妇孺皆知的谋略宝典,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商业竞争和经营管理中。
例如,《三十六计》中有“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意思是说,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
《孙子·虚实篇》中有:“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意思是说,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
其中的“走”与“退”就被用于现代商业领域。
某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
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
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无独有偶,身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深通中国文化中“走”计的退身之道。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的建筑材料,和一些设备。
这时,正赶上了20世纪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是停止投资施工。
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
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和三菱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
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
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的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无论在哪个领域,在与各种势力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
惹不起,躲着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复兴的上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叫“走着瞧”。
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故,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总是随着时代、地域、事件等因素而常常变动的。
但“物是人非”,并非“面目全非”,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恒定的发展规律,所以,借古知今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好啦,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朋友们的收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十四

面对,面对每天的东升西落看着时钟走过的时刻日复一日何其多现实是自圆其说怎避免存在挫折自寻烦恼的人太多庸人自扰通病不过也许昨夜的你做了一个全新决策才找回的自我,一...

by:华语音乐

十四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四辟棺

一场惊天迷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所有人的生命?一页生死书,写着的到底是逆转乾坤的长生?还是一纸故弄玄虚的荒唐?墓里面的偷生与必死...

by:打伞的鱼_lo

传统中医经穴歌诀十四章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by:淑华堂

陈十四奇传

陈十四奇传是浙江省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这是一部优美悲壮的神话传说。主人公陈十四,原是观音手指上的三滴血,后化为红雨降世为民女。美丽热情,豪爽刚强。因遇雌雄二蛇现...

by:米亦言

十四行诗

朗读者包括《神秘博士》第十任博士:DavidTennant、毕业于RADA的普罗派拉演员GunnarCauthery等DavidTennantsonne...

by:ALEX_AL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