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大全集》第1章大处着眼的智囊(2)

各位学友,大家好!我是时光美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冯梦龙
第 1 章 大处着眼的智囊[2]
燕昭王尊郭隗为师
燕昭王励精图治,礼贤下士,是战国时代很有作为的国君。一次他向郭隗询问治国之道,郭隗回答:「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而不安宁的国家总是用奴才为臣。请大王自己选择吧!」燕昭王说:「寡人愿学帝王,但没有可做老师的大臣。」
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想招贤纳士,振兴国家,我请求为天下有识之士开路。」隐士郭隗在这里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个如何了不起的人才,他向燕昭王讲了一个寓言:古代一个臣子为国君买千里马,结果他花了「五百金」买回了千里马的骨骸。经臣子一再说明,国君接受了这一堆骨头,表明了他尊重千里马的诚意。结果,不到一年,三匹生龙活虎的千里马便送到了国君的身边了。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改建寝宫,并以老师的礼节尊崇他。
不到三年,苏秦从东周洛阳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也从楚国归顺了燕国,各地的人才都纷纷投奔燕国。
郭隗通晓招贤纳士之术,长于吸取人才的方法,具有大臣的宽广气度,真不愧为帝王的老师。汉高祖刘邦赐封与自己有宿怨的雍齿为侯,使群臣都停止了争功。许靖倜傥瑰伟、足智多谋、品行高洁,在刘璋手下曾作巴、蜀等郡太守。刘备打败刘璋后,封许靖为将军长史、太傅,对他以礼相待,使蜀国的士大夫们都一心报效于朝廷。这些事都是君王给那些有识之士以名誉,而君王获得的是实利。
【智囊】
治理国家要尊重人才,管理一个部门、一家企业何尝不要尊重人才。现在很多单位都认为他们非常尊重人才,理由是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招聘工作,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给人才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等。这确实是尊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在招聘时设置诸多苛刻的、不合理的硬性条款,正是不尊重人才的表现。尊重人才,首先要给予人才平等公正的竞争机会。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毫无疑问应该以其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个性品质等为核心,而年龄、学历、身体条件等只是参考因素,把年龄、学历等作为硬性的「门槛」,显然是本末倒置。
丙吉容人小过 郭进不杀仇人
西汉丙吉做丞相时,他的一个车夫好喝酒,喝醉了行为就很不检点。有一次车夫驾车随丙吉外出,酒醉后呕吐到丞相的车上,相府的主管骂了车夫一顿并想辞退他。丙吉说:「他如果因为醉酒失事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你就忍忍吧,不过是弄脏了车上的垫褥罢了!」于是仍然留他作车夫。
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那天出门,恰好看见驿站骑手拿着红白两色的口袋,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他就随后跟到皇宫正门负责警卫传达的公车令那里打听。知道敌人已经侵入云中、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将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胜任用兵打仗的事了,丞相最好是预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召来负责高级官吏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境郡县官员的档案,对每个人都仔细地逐条审查。不久,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的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正确答复。御史大夫仓促间十分窘迫,无言禀告,只得降职让贤。而丙吉能以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被称道,全凭车夫的提醒之功。
北宋初年,郭进任山西巡检,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集官吏审讯,查明是军校诬告,就将他押送回山西,命令郭进亲自杀了他。当时正赶上北汉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人说:「你敢告我,确实有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消灭敌人,我马上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打败了,你就自己去投河,不要玷污了我的宝剑。」于是,那个军校在战斗中英勇杀敌,终于打了大胜仗。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提升了他的职务。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他必将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宽大自己的仇人,他必将会以死来相报。只因为要报答恩人的感情激荡在胸中,所以他的长处一遇触发的机会就跃跃欲试,他的才智一受到激励,就会尽量发挥。至于那些专爱找别人过错、与人结仇者,他们难道不是最愚蠢的吗!
【智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今豁达之士都懂得这个道理。汉宣帝时的丙吉,北宋的郭进,都是这样的明白人,所以能容忍车夫、军校的过错。车夫、军校也都十分感激上司的宽容,反省自己的错误,后来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勇,将功补过。当今社会,注重人权,更不会轻易地处分一个人,都寄希望于犯错误的人改过自新,改恶从善。即使是对罪犯,也不是一味地惩处,而是强调「改造」,使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腥风血雨中,丙吉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救了皇曾孙的命,将他抚养长大,而且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此恩可谓深似海,此德可谓比天高。但是丙吉却绝口不提。这既说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深沉的处世智谋。
因为,从处世的智谋说,大德不言谢,是一种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侯门似海,君心难测,皇帝对臣下的要求,历来是只准你出力,不准你邀功。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谦而不争,既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在你的领导看来,你也是一个稳妥的下属,对你会比较信任和器重。
写假信的人
秦桧当权时,有个书生假借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去拜见扬州太守。太守发觉此信是伪造的,便扣下书信并押送那个盗名之人去见秦桧。秦桧见了那人后,当即授予他官职。有人问秦桧这是什么原因,秦桧说:「此人有胆量敢借我名写信,这人必定不是平常人,如果不给以官职束缚他,他就会投奔北面的金人,或者会向南跑到越人那里,无论是为金人所用还是为越人所用,都给我们造成威胁。」
北宋与西夏作战时,有姓张、姓李的二位青年想为宋朝当权的韩琦、范仲淹出谋划策,却又羞于自荐,于是在石碑上刻诗一首,使人拖着从韩琦、范仲淹二位大人面前经过。韩琦、范仲淹二人心中怀疑,也就没启用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此二人便投奔西夏,化名为张元、李昊,到处题诗。西夏国主元昊对此很是奇怪,随召见二人,并与他们谈话,元昊听后,非常高兴,便封张、李二人为谋士,此二人成为宋朝当时最大的祸患。
奸臣秦桧的举措,远胜于韩琦和范仲淹,这就是说,即便是次而又次的人,也有很高明的上等智谋。曾有人伪造了一封韩魏公韩琦的信,去拜见蔡襄。蔡襄虽然心中疑惑,可此人大气豪爽,于是就给他 3000 钱,并写了封回信,派 4 名兵卒送走他,还带了不少果品给韩魏公。那人到了京城后,拜韩魏公谢罪。过了一回儿,韩魏公才慢慢说:「我权力不大,恐怕难为您办事。夏太尉在长安,您可前往见见他。」并当即给他写了介绍信。韩魏公的门生们颇不理解,认为能原谅他就不错了,再没必要给他写介绍信了。韩魏公说:「他能假造我书,且又感动了君谟先生,可见其才智不同凡响。」后来那人来到关中,夏太尉果然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
还有,宋哲宗元祐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上任不久,都商税务就押解来一名偷税的人。这人叫吴味道,是南剑州的乡试合格举人。他带着两个巨大的包袱且冠以东坡名衔,送到京城苏侍郎的住宅。苏东坡问这包袱中是什么东西,吴味道胆怯地皱着眉头说:「我今秋承蒙乡试推荐,乡亲们筹集了百千贯钱助我参加省试,于是我就买了建阳纱二百卷。因考虑到一路所经之地很多地方都要抽税,到了京城后剩不下一半了。我认为当今天下最有声望的,只有您翰林学士大人苏侍郎了。纵然破绽败露,您也能同情宽恕,于是我就借先生您的名衔,封好包裹来到这里,不曾想先生您已在此上任,我的罪行实在难逃啊。」苏东坡看着他,笑呵呵地叫掌管笺吏的人去掉包上的封皮,贴上他亲笔题写的新封皮,送交东京竹竿巷。并且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味道,说:「您现在就是上天也没有关系了。」第二年,吴味道考中了进士,特地来拜访苏东坡。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长者的智慧和度量。
今天就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所思所想
声音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