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的由来

2023-11-09 19:20

2023-11-09 21:10

乞巧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根据传说故事,牛郎织女是两颗相隔极远的星星上的神仙。牛郎代表繁星中的牛宿,织女代表织女星,两人相恋并私定终身,但由于织女星与牛宿星隔着一条银河,无法长久相守。

乞巧节的由来与这个传说有关。据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天上的鹊桥会搭建起来,牛郎织女得以相会。因此,这一天被视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被人们称为“七夕节”或“乞巧节”。

在古代,乞巧节是一个女性的节日,特别受到女性的热衷和喜爱。女性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聪明才智和巧妙技艺,同时也祈求自己的婚姻幸福美满。乞巧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祭拜织女、乞求智慧和技艺、制作七巧板、赏月等。

应节食品:

1、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

2、酥糖:

在中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3、巧巧饭:

在中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