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有哪些习俗呢?

2023-11-29 02:29

2023-11-29 06:32
在农村无论过什么节,都要点蜡烛放鞭炮。然后做些菜供奉祖先,当然七夕节也不另外。
更多回答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你们了解哪些呢?


1、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2、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3、为牛庆生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4、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所谓投针验巧,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5、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七夕节物风俗,主要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储七夕水等风俗活动。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节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汉代统一全国后,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为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传统节日在汉代开始普及。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牵牛婺女”星宿崇拜与原始信仰。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