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的出处

2023-12-02 10:57

2023-12-02 15:48

巧舌如簧的出处是哪里?巧舌如簧的出处:《红楼梦》。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佳,能够巧妙地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人感叹不已。下面我会详细介绍“巧舌如簧”的出处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巧舌如簧出处:“巧舌如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这部作品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的应用:“巧舌如簧”这个成语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被用来形容贾宝玉的一位表姐——贾元春。在这一回中,贾元春在贾府中主持家事,与一众女眷商议寻找贾母踪迹,她能言善辩,一番交谈之后,展现了她的口才和智慧。以下是原文摘录:

“贾母听见道:“好好的,也来巡,也往庙里去烧糊来,端的是成何体统的事!我方才要来,你就去了,巧舌如簧的。””
这里贾母用“巧舌如簧”的说法,夸奖贾元春的口才,意指她能够娓娓道来,巧妙地解释了自己的行动,引起了贾母的称赞。

深刻含义:在《红楼梦》中,“巧舌如簧”不仅仅是形容贾元春的口才,更是反映了她的聪慧、智慧和理解力。这个成语突显了她在家庭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也折射出她在家族内部的影响力和智慧。

引申应用:在现代汉语中,“巧舌如簧”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巧妙地用言辞进行辩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语言技巧上的出众表现。这个成语强调了口才和辩才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一个人智慧和思维的活跃程度。

总之,"巧舌如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形容贾元春的口才和智慧。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体现了一个人善辩、智慧过人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刻塑造。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也广泛应用,用来形容善于辩论和交流的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