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天玉山探幽,它的神奇故事你知道吗?

2023-12-03 18:59

2023-12-03 20:42

天玉山,原名天狱山,又名天狱,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岭上村 。据《吉水县志•山川篇》记载:“相传其下有地方丈许,下灵如鼓,俗名鬼监。”后来,人们认为这个山名不好听,就有 明朝状元、文渊阁大学士胡广 (1370—1418年,天玉镇邱家村人) 依谐音改名为天玉山。

天玉山海拔559.9米,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原属吉安市吉水县。 1987年5月,划归吉安市(今吉州区)管辖,1994年1月,撤乡改镇。 2001年,划归新成立的青原区管辖。

天玉山 地处吉安市东北部, 距吉安市中心12公里,这里的天玉镇,是青原区的“北大门” ,新老105国道、新井冈山大桥、京九铁路、赣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镇 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境内小平原、山地交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低山丘陵。

我们登临天玉山,是驱车从吉水县周岭林场上山的。 那年中秋节前夕,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到那里,就闻到一股股清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据悉:周岭林场原属吉安地区青原山林科所,1981年冬划归吉水县经营。 这里四周山上全是茂密的人工杉木林,杉木山连着山,坡连着坡,沟连着沟,一棵棵杉树长得像收折的绿伞,虽其貌不扬,但一身绿体,给人一种傲视苍穹的伟岸感。 高耸挺拔杉树,最大的直径达30多厘米,一根就有一个多立方米。

从周岭林场驱车上山,有林区公路,车行至距林场约5公里处 ,到了一个称为 风车口 的地方,此地处于两山之间, 清风徐来,感觉凉意顿生。风车口,名副其实!

离开风车口,驶过一片树林,便到了天玉山主峰的防火道 ,从这里下车开始徒步登山。 这里山势陡峭,没有正规的路,没爬到一峰,就会感到有些体力不支了。 但看到一同登山游玩的登山者,各个精神抖擞,又鼓起了勇气继续前行。

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登上了天玉山顶。山顶处有一古刹,名曰“天狱名观”,相传始建于隋唐时期 ,“文革”期间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附近的农民重建了寺庙, 庙的正门上书“天玉名山”四个大字。里面主要供奉着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 当时,庙里没有僧尼,由附近的村民们在那里负责建设和管理。

这座庙始建于何时,我问庙里的人,谁都说不清楚,后查阅资料,相传始建于隋唐年间。 据庙里人介绍:每年农历2月2日和2月19日,土地公公和观音娘娘的生日。方圆百十里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摩肩接踵地登山前来朝拜,场面蔚为壮观。 庙前有两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十分模糊,我们也无法考证。 据庙里的一位管理人员说,这是一座道教名山,早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山上就有了庙,现在山后还有乾隆年间的墓碑作证。

在天玉山西麓,有一处名胜“铜鼓滴漏” 。那里有一岩,高18米,常年有瀑布飞溅,发出如铜鼓之音。岩下为潭,直径约为3米,潭下池溪相续,藤蔓缠绵而出,组成古代铜壶滴漏的格局。 清代诗人吴云曾到些游览,并题《观天玉山瀑布》 一诗赞道:“欲识瀑边路,有声出树间。流难尽白水,洗不了青山。庙破余阴气,岩苍尽老颜。谁人吹一笛?可唤老龙返。” 人们把此潭看作是龙窟,景象非同一般。

此地石岩上还有一水池,好似一尼姑仰面躺在崖口,头顶山泉,称为“观音枕水”。旁边有一块岩石,叫“百字岩”, 该岩长2米,宽1米,似刀劈斧砍,上面布满自然长成的黝黑的“文字”,喷水即现,“字体”大小不一,若隐若现,除“人”、“名”二字尚可辨认外,其余的字均模糊不清。 据民间传说,这岩上有100个字,如果哪个人能全部读出来,岩前的池水中会浮起一只金盆作为报答。 据传:从前有个和尚,曾辨认出99字,仅差一字无法认出,只好扫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