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的介绍

2024-02-12 01:36

2024-02-12 03:17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湖塘镇大坝行政村,占地一千亩,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的历史,学界较权威的说法为古奄国是由山东曲阜一支殷商后裔来此建立,后水源充分,地方县志改为“淹” 。淹城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从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筑城形制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可谓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因为当时的城,大多为一城一河,少数是两城一河或两城两河,而三城三河,在国内仅此一家。子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侧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淹城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淹城面积的大小,适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记载相吻合。淹城的三道城墙,均系用开挖城河所出之土堆筑而成。其方法是从平地起筑,充分利用当地土质粘性大的恃点,不挖基槽,亦不经夯打,仅一层一层往上堆筑,个别地方铺一层干土,铺一层湿土,依次相间,以加固墙体。因不依版筑,故墙体较宽。淹城的三道城墙均呈梯形,现高3—5米,墙基宽30—40米,三护城河平均深4米左右,宽30—50米,最宽处达6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