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净因院画记”翻译(网上没的,不用复制了,希望能亲自翻译)我会多给点分的!

2022-07-23 03:20

2022-07-23 07:12
补充
1.不是“于净”,而是“给净因院的方丈”,不见此文题为“净因院画记”

2."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应为:因为那些事物形态的变幻无常,因此表现它们的本质规律便不可不谨慎

3."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过去有一年(文与可)曾作画两丛竹给净因寺的方丈,在这之后他便因出任陵阳太守而要向西离去,我便和他道别。长老是佛号为臻的大师,又作了一幅有一棵枯木两根竹梢的画放在他的东斋。臻才要在法堂(治四壁,应该是一件事,不太明白),就因此向文与可提出请求。与可已经同意此事了,所以我一起为之作了这篇记。一定有明白事物本质规律而且深刻观察的人,这之后能明白我的言论不虚妄。

4.寺藏有文与可和僧道臻的两幅画。因此有了苏轼的这篇记,《净因院画记》就大谈绘画的道理:尽"形"容易,得"理"则难。画者贵"得其理",也就是他重"神似"理论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