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里假借和通假的区别

2022-09-08 04:55

古汉语里有六书义例,其中提及假借.那么假借与通假的关系是什么呢?
2022-09-08 05:04
假借是这样的情况:
例如“其”字:本义是指簸箕。但是后来要表示“其”作为代词的意义,没有新造词,于是就拿已有的“其”来表示这个意义。久而久之,这个意义成为主要的意义,而它的本义反而不常用了,于是为了区别,就为簸箕这个含义重新造个字,即在“其”上加竹字头。总之,假借是本无其字,借用别字,久借不还。

通假却是这样的:
一个字与另一个字是通假字,之能说明它们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古人在写文章时常用同音的字来代替一个字,其实说白了,就是写错了,但是这种现象在古文中时很正常的现象。总之,通假字是只借其音,不借其意,它们在意义上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