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裹粽籺

2023-10-16 21:47

1个回答
  “裹粽籺”原叫“古中籺”。“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困闹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

  据说,远在晋朝年间,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正好踏落高州地界,因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一说东山“山神庙”,二说南山的“石牛岗”,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但人生路不熟,不知还有多远。其中有一仙者正是“铁拐李”,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左右燎目望,只见后山石头遍布,他猜想“石牛岗”一定就近在眼前。另外那仙者乃是“曹国舅”,他硬要往东山,于是两人一个东,一个南,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就在这时,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嘴里不停唱着山歌:“五月赶牛山过山,睇见两人往山行,只听喳喳山人语,一个往东一个往南。”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又一阵高兴起来,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那好,一个要找‘山神庙’,一个要找‘石牛岗’,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往这牛头用力掷去,便可知晓。”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沙!沙!”两下皆击中牛头,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祥禅角上。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饭团挂牛头,要找绕牛走,近在天边不算远,眼前就是大石牛。”歌声刚落,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遁去无形无踪,只有这头牛谨尺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瞬间现回了“石牛”的原形。两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石牛岗”。

  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一起放镬煮熟,当他一揭锅时,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他高兴极了,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就将“石牛岗”号作“仙人古中地”(白话是“猜中”之意),将这米团叫做“古中籺”,这种“籺”就世代流传至今。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相关问答
裹粽子的经过
1个回答2024-01-23 04:59
花茶糯米粽 1、原料:糯米,豆沙,粽叶,棉线适量 2、将糯米放入水中泡2天左右(泡了的米包出来的粽子比较软糯,喜欢筋道的也可以不泡),其间需要 换水; 3、粽叶放入锅中煮...
全文
全部被包裹住的粽子的简笔画?
1个回答2024-02-29 06:09
画上一只绿色的三角形的小粽子,然后给它画上露出一半的白色的糯米,然后花少一根绳子的缠绕住打出一个蝴蝶结的样子,涂上颜色。
水籺的历史传说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11:08
水籺也叫“盖籺”,盖籺是客家人的称法,其它地方称水籺。“籺”这是一个造字,由“米”字+“乙”字组成,发音eī(短音)。 “盖”,顾名思义,就是盖东西的用器。农村的客家人,装饭、装粥用...
全文
籺的由来和寓意?
1个回答2024-02-19 09:40
籺,是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古时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做籺、吃籺是过节最古老的传统习俗,此俗至今尚存。籺采用糯米(粘米、麦粒或其它粗粮)主料加辅料制作而成。籺有糯米籺、田艾籺、粉皮...
全文
叫声似“裹粽裹角”的叫什么鸟?只有五月份出现的
2个回答2023-10-16 10:18
杜鹃,它的叫声被人们译为许多,如裹粽裹角,光棍多苦,布谷布谷,快黄快割等等。
鸡屎藤籺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7 16:32
关于鸡屎藤籺,北海、合浦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合浦突然发生了疫病,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当地大夫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后来在农历三月三的这一天,有一个人突发奇想,拿着鸡屎藤捣碎做成了一种...
全文
裹粽子的糯米要浸泡多久
1个回答2023-10-21 08:22
1、粽子米至少要泡3个小时。 2、用来包粽子时,需要糯米具有一定的粘性,需要提前进行浸泡,将其中的粘性散出来后,才可备差余以包粽子,由于糯米硬度比普通的白米较硬一些,至少浸泡3个小时,才可庆做以使糯米...
全文
贵州粽子都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4-24 12:26
本地的有黔贵坊、贵阳龙,外地的有五芳斋、思念、三全、真真老老、稻香村这些。
籺粤语怎么读
1个回答2022-10-08 19:30
哎呀,hè,边旁:米,
贵州粽子都是些什么品牌?
1个回答2023-02-17 19:14
贵州粽子品牌多得很,至少有十来个品牌。如:外地的有五芳斋、本土的黔贵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