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书信挡曹兵的故事

2023-11-13 02:48

1个回答
  你说的是三国中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原文如下
  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舸、越□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

  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复何忧哉!”

  孔明与后主共饮数杯,送后主出府。众官皆环立于门外,见后主面有喜色。后主别了孔明,上御车回朝。众皆疑惑不定。孔明见众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孔明视之,乃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为户部尚书;汉司马邓禹之后。孔明暗令人留住邓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芝曰:“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
  “丞相欲其人何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吴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孔明曰:“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芝应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后主,差邓芝往说东吴。芝拜辞,望东吴而来
相关问答
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1:39
七擒孟获,斩王双,射杀张郃,取陈仓。。。好多呢随便选
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1个回答2023-01-23 05:35
用兵之道就是:谨慎,知人知性格,当初用空城计,就是根据司马懿了解他的谨慎才采用的
诸葛亮有什么兵书?
1个回答2022-12-05 06:57
有《武侯兵法》,但最早见于宋代,当是后人托名伪作,不过其中有不少观点,从风格和特点上,确实是承袭自诸葛一脉,所以应该是作者在借鉴了武侯一生的征战后,归纳总结并加以发挥写成的
诸葛亮用兵歇后语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0 11:40
拓展三 诸葛亮斩马谡(su) ———— 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 ———— 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 ———— 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 ———— 顺应民心 诸葛亮借箭 ——...
戏曲诸葛亮点兵是哪一段
1个回答2022-09-03 01:34
葫芦峪 ,与司马斗智
诸葛亮点兵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19 23:57
只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说法好像有个个诸葛亮点兵的谜语谜底是 “枣”(早)也许是料敌如神抢占先机的意思吧!
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3个回答2022-06-19 07:53
用兵之道就是:谨慎,知人知性格,当初用空城计,就是根据司马懿了解他的谨慎才采用的
诸葛亮为何用兵如神?
4个回答2023-10-23 16:57
因为返顷作者就是这么写的 没办纳世清法 因为罗贯中喜欢他!~ 回答洞前者:周瑜の公瑾 同意这个答案
老三国给诸葛亮送饭的小兵第几集?
1个回答2024-03-09 18:32
老三国给诸葛亮送饭的小兵,具体不太清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