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故事---秦晋之好、退避三舍、寒食节与清明节

2023-11-13 14:13

2个回答
春秋五霸比较知名的成语典故,首先就是齐桓公的老马识途,然后是晋文公的退避三舍,还有就是楚庄王的一鸣惊人和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等

  秦晋之好:

  春秋时,晋献公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杀死太子申生,其余众公子纷纷逃亡国外,其中以公子重耳最贤,先后流亡至齐,曹,宋,郑,楚等国,最后至秦,为秦穆公所看重,并把亲生女儿怀嬴许配给他,随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成为祝贺新人结婚的贺辞。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返晋夺取政权,即位后,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为国君,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若因您的恊助我能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中原交战,我将率兵后退三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就只好以战与您决胜负!成王听后认为重耳很了不起,于是以礼相待。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后来人们常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以示礼让。

  寒食节与清明节: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没有即位之前,曾与忠心的随从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在这段流亡的日子,经常是贫病交迫,但重耳仍不忘晋国的百姓。其中有一位名叫介之推的随从,在一次实在找不到任何食物的时候,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了这件事后,既感动又不忍。

  重耳当上国君后,跟随他的人,都一一得到重赏。只有介之推,为了表明自己以前割肉侍君的做法并不是想得到封赏,乃背着有病的母亲,隐居到绵山。重耳不忘昔日的恩德,一定要找到介之推,乃派大军到山里搜寻,遍寻不着,最后有人献计火烧绵山。介之推想,若这时背着母亲出山,别人会误为他想得到更多更高的赏赐,这不是有违初衷!但又顾到年迈的母亲,怎忍心她活活被烧死?知子莫若母,母亲趁儿子不防之际,撞树而亡。介之推乃依靠着母亲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痛哭不已,在移尸时,发现柳树的洞里有介之推的衣襟,取出一看,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若主公心有我,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便珍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之推,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知全国,禁止用火热食,寒食一天。

  次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去致祭,那棵柳树已长出长长的垂柳,晋文公便赐名这棵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但寒食节己渐渐被淡忘,而清明节相传下来,成了全国慎终追远纪念祖先的大节日。

相关问答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21:21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州逗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
全文
如何评价晋文公退避三舍的行为
1个回答2024-01-22 00:33
晋文公守信用重诺言行客观利用缺点(骄傲)审度势抓住机终取胜利 典 故 春秋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太申派捉拿申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晋外流忘十几 经千幸万苦,重耳楚楚王认重耳必作群礼相迎待宾 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
全文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15 09:33
“退避三舍”告诉我们的道理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退一步海阔天空,凡是都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同时也有另一个道理:退并不一定代表软弱可欺,相反应该谨慎,以防有诈。而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懂得绕...
全文
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之好的故事要简要说
1个回答2024-02-19 06:46
春秋时期,晋献公为了同实力相当的邻国——秦国加强友好关系,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年老的晋献公宠信妃子骊姬,逼死太子申生。骊姬还想加害于公子夷吾和重耳,他们只好逃出晋国。晋献公去世后,骊姬...
全文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4 02:00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全文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7 21:08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全文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1个回答2022-08-24 20:08
因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是为了还之前的人情
晋文公退避三舍斗楚兵
1个回答2023-12-15 08:19
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 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百计谋害重耳。 重耳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逃到异国他乡去躲灾避难。 重耳...
全文
晋军攻打楚军时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3个回答2022-08-22 09:16
晋王立下誓言,再见楚军时会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中晋国“退避三舍”起到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3-02-28 17:56
对晋文公当上中原的霸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