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蔡中郎坟》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11-14 01:29

1个回答

蔡中郎坟原文: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蔡中郎坟翻译及注释

翻译 古坟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听说蔡中郎也有了后身。如今爱惜人才已不如昔日,不要白白抛掷才华作诗人。

注释 1蔡中郎坟:蔡中郎即东汉末年著名文士蔡邕,因他曾任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据《吴地志》载,蔡邕坟在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尚宜乡互村。2零落:衰颓败落。3「闻说」句:闻说,犹听说。后身,佛教有「三世」之说,谓人死后转世之身为「后身」。《太平御览》载,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亲刚好怀孕。张、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们都说蔡邕是张衡的后身。这里诗人在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既然蔡邕是张衡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也应该有后身。4昔日:往日;从前。5「莫抛」句:蔡邕曾赏识王粲,欲以藏书赠之,诗人感伤今日无爱才如蔡邕者,所以这样说。心力,指精神与体力。词人: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蔡中郎坟创作背景

  汉末文人蔡邕,死后葬在毗陵(今常州)尚宜乡互村。此诗写景切春令,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春温庭筠自吴中返长安途径常州时。

蔡中郎坟鉴赏

  温庭筠的七律《过陈琳墓》,是寄慨遥深、文采斐然的名作,他的这首《蔡中郎坟》则不大为人注意。其实,这两首诗虽然内容相近,艺术上却各有千秋,不妨参读并赏。

  蔡中郎,即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曾官左中郎将,死后葬在毗陵尚宜乡互村(毗陵即今常州)。这首诗就是写诗人过蔡中郎坟时引起的一段感慨。

  首句正面写蔡中郎坟。蔡邕卒于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到温庭筠写这首诗时,已历六七百年。历史的风雨,人世的变迁,使这座埋葬著一代名士的古坟已经荒凉残破不堪,只有那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它的周围。野花春的「春」字,形象地显示出逢春而发的野花开得热闹繁盛,一片生机。由于这野花的衬托,更显出古坟的零落荒凉。这里隐隐透出一种今昔沧桑的感慨;这种感慨,又正是下文「今日爱才非昔日」的一条引线。

  第二句暗含着一则故实。殷芸《小说》记载: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亲刚好怀孕。张、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们都说蔡邕是张衡的后身。这原是人们对先后辉映的才人文士传统继承关系的一种迷信传说。诗人却巧妙地利用这个传说进行推想:既然张衡死后有蔡邕作他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想必也会有后身了。这里用「闻说」这种活泛的字眼,正暗示「中郎有后身」乃是出之传闻推测。如果单纯咏古,这一句似乎应当写成「闻说中郎是后身」或者「闻说张衡有后身」。而诗中这样写,既紧扣题内「坟」字,又巧妙地将诗意由吊古引向慨今。在全诗中,这一句是前后承接过渡的枢纽,诗人写来毫不著力,可见其艺术功力。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这两句紧承「中郎有后身」抒发感慨,是全篇主意。蔡邕生当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的时代,曾因上书议论朝政阙失,遭到诬陷,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又因宦官仇视,亡命江湖;董卓专权,被迫任侍御史,卓被诛后,蔡邕也瘐死狱中。一生遭遇,其实还是相当悲惨的。但他毕竟还参与过校写熹平石经这样的大事,而且董卓迫他为官,也还是因为欣赏他的文才。而作者当时的文士,则连蔡邕当年那样的际遇也得不到,只能老死户牖,与时俱没。因此诗人十分感慨;对不爱惜人才的当局者来说,蔡邕的后身生活在「今日」,即使用尽心力写作,也没有人来欣赏和提拔,根本不要去白白抛掷自己的才力。

  这两句好像写得直率而刻露,但这并不妨碍它内涵的丰富与深刻。这是一种由高度的概括、尖锐的揭发和绝望的愤激所形成的耐人思索的艺术境界。熟悉蔡邕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具体遭遇的人,都不难体味出「今日爱才非昔日」这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哀。如果连蔡邕的时代都算爱才,那么「今日」之糟践人才便不问可知了。正因为这样,末句不是单纯慨叹地说「枉抛心力作词人」,而是充满愤激地说「莫抛心力作词人」。诗中讲到「中郎有后身」,看来诗人是隐然以此自命的,但又并不明说。这样,末句的含意就显得很活泛,既可理解为告诫自己,也可理解为泛指所有怀才不遇的士人,内涵既广,艺术上亦复耐人寻味。这两句诗是对那个糟践人才的时代所作的概括,也是当时广大文士愤激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

诗词作品: 蔡中郎坟 诗词作者:【 唐代 】 温庭筠 诗词归类: 【咏史怀古】、【抒情】

相关问答
望江南 温庭筠 赏析
1个回答2023-01-11 14:45
首先看来这个女人等丈夫,不只一天两天了。但是每天她都会梳妆打扮的很好在望江楼盼望丈夫的归来。过尽千帆皆不是,希望是一点一点的在破灭。总还是希望得到些什么,可是那看到的是斜晖,江水脉脉,一日的时光有这样...
全文
温庭筠 《望江南》一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9-30 14:45
其实吧,这首诗纯粹是作者写着玩的
赠少年 温庭筠 赏析 快!
1个回答2022-10-02 06:07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求《商山早行》(温庭筠)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8-20 05:18
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
全文
温庭筠的筠怎么念?
2个回答2022-12-14 18:39
一般辞书上都读 yun(第二声)。 古人取名大都有意义。yun(第二声),借指竹子。而jun只是地名,没有特别意义。
温庭筠的“筠”怎么念?
1个回答2022-08-19 23:52
一般辞书上都读 yun(第二声)。 古人取名大都有意义。yun(第二声),借指竹子。而jun只是地名,没有特别意义。
温庭筠的筠念什么?
2个回答2022-08-20 05:14
你们争论得蛮有意味的。 个人认为音“yun”二声。 正如你所说的,该字有两个读音“jun”一声,“yun”二声 读“jun”应特指古地名,而古人起名多蕴象征之意,故读“yun”不恰。 “yun”筠——...
全文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3个回答2022-09-28 21:15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2个回答2022-07-11 20:20
温庭筠毕竟是唐朝的人,当时的读音已无据可考。 从现代来看,比较知名的人名应该是著名歌星邓丽君,她原名邓丽筠,邓丽君是她的艺名。如果“筠”读yun的话她的艺名应该不会用"君"这个音。所以人名的话读jun...
全文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2个回答2022-09-10 17:58
yun(二声)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