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字头和小两把头怎么梳?

2023-11-14 03:39

4个回答

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两把头后面的耳边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

 

梳清代小两把头的做法:

 

 

 

 

 

 

 

 

 

 

 

 

 

 

 

清代小两把头的做法:

 

图片解说
工具:梳子 小皮筋(最好是黑色的,这样效果会好看些) 平头针 如果娃娃大的话用U字发夹
图1-2. 娃的头发分上下两部分 上面留的略多一些 上面的头发一分为二 用皮筋分别扎好 分别编好辫子
图3 两根辫子分别对折 折后的发尾留在后面 分别用皮筋固定
图4-6  从下面的头发左右的两边各取适量一绺左边的一绺与左边固定好的发型从前往后缠绕这绺头发的发尾与右边固定好的那个发型的发尾固定在一起右边那绺头发缠绕在右边的发型发尾与左边固定好的发型的发尾固定
这样,所有的发尾都在脑后了 把发尾归拢好 再拿一根小皮筋固定

燕尾的梳法
图7-9 (这几张图照得比较清楚 忽略头顶的发型吧,那个是我以前做的 今天照的两把头的部分照片都糊了)
刚才我们已经处理好了上半部分的头发了 下边剩余的头发 首先,贴近发根部扎一个马尾梳理好在马尾底部上方的位置再扎一个皮筋拿住这个扎好的部分向上折 用手指捻一捻,就会出一个小发窝拿住这个发窝的根部往上,扣住之前所有的发尾
发尾等于包入了这个发包里了 拿针在头发之间固定住 (平头针的头是一个平面圆形可以固定住头发尤其是可以别在之前皮筋扎好的辫子里固定的很牢固)
然后.再把包包头的底部扎一根皮筋 这样 看起来就有展开的燕尾效果了

这个貌似梳不了吧
我就戳穿了告诉你吧,即使是宫里的老人也不会绑!
原因如下:
最先绑二把头的人好像是一个太后,然而那时候用的是真头发所以只能戴花。
一开始还风靡了皇宫,但逐渐的因不能带簪子和首饰被淘汰了,再后来,有人用架子支撑起二把头就可以带头饰了,但由于头发太过柔软所以不带一会就掉下来了。再后来,就有人发明了用假发做的二把头,倍受欢迎,逐渐的大家就把二把头的真正梳法忘了。
建议你还是从网上买一个假二把头和假燕尾梳吧
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两把头后面的耳边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
相关问答
朝花夕拾梳理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4-20 21:13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朝花夕拾分篇简介: 1、《狗·猫·...
全文
梁朝伟用大梳子梳头的是什么电影?
3个回答2023-10-30 12:21
韩城攻略 东京攻略 还有 阿飞正传也有他梳头的镜头
王朝霞考点梳理适用于数学基不太好的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1-26 04:23
不适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王朝霞考点梳理难,涵盖了课本里面所有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不适合基础不好的孩子。征服薄弱科目的方法有加强薄弱环节,将最基本的知识理解透彻,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
唐朝女子梳妆用的铜镜,能照清楚人吗?
1个回答2022-12-12 23:58
铜镜跟现在用的镜子清晰度差不多,都能够很清楚的照清楚镜中人的五官。
唐朝女人的发型是怎么梳的?
1个回答2023-11-19 14:10
唐代妇女的发型十分繁多,以梳高髻(ji)为美,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结鬟(huan)式 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
全文
【请教】什么是“自梳女”?“自梳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自梳女”?有没有“自梳男”?
1个回答2024-04-20 05:47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自明代中后期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却出现一群女子相约不嫁的风俗。 她们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示独身终老,经过这种仪式的女性被称为“自梳女”。 由于...
全文
为什么用梳子梳头后梳子会黑?
1个回答2024-01-26 23:16
这要看拿什么梳子梳了,平常的梳子可能没什么效果,但是不知道那种保健梳子会不会使头发变黑 多吃黑芝麻可以使头发变黑哦
53好还是王朝霞梳理卷好
1个回答2023-11-30 20:24
53好。 53比较权威。 53比较权威相对于王朝霞梳理卷来说整体来说还是好很多的,当然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一下会更好。
清朝上朝时 朝地面打 三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14 20:11
静鞭三响,文武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