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智力是否正常?

2023-11-14 11:26

1个回答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掩耳盗铃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也并无此人。故事只不过是想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刻舟求剑汉语成语,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成语由《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演变而来。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由以上可知,这两个成语均为历史寓言故事演变而来,历史中均无此人此事!只是为了通过两个寓言典故告诫人们一些道理!使人成长进步……

相关问答
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2个回答2023-07-28 19:57
不管历史上是否有人或事物,它们只是通过寓言和隐喻告诉人们一个有意义而粗亮睁简单键姿的道理,达到启迪人智慧的效果。 既然是寓言,就无需讨论其真实性,更岩岁不用说智力是否正常。
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1-19 02:41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都是违背客观规律做事。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
全文
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的特点
1个回答2023-05-02 16:01
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1-18 10:29
1、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2、 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 ěr d...
全文
刻舟求剑与掩耳盗铃是伊索寓言里面的吗
1个回答2024-01-18 11:49
不是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祥穗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 掩耳盗铃宏宴清: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蔽前...
全文
刻舟求剑与掩耳盗铃是伊索寓言里面的吗?
1个回答2024-01-20 20:02
不对。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分别出自伊索寓言第一卷和第七卷;而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1个回答2024-01-19 16:58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夸父逐日   海市蜃楼 太公钓鱼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含沙射影 哪吒闹海 紫气东来,...
全文
求史上的笨人 或典故,如掩耳盗铃。
1个回答2024-02-08 22:23
纸上谈兵、滥竽充数、对牛弹琴、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 拔苗助长、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敢说是最全的,但是也差不多了!
什么是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1个回答2023-12-07 14:36
邯郸学步,就是学别人走步,最后呢不会走自己的步,也没学会别人的走步方法。 滥竽充数,在一人队伍里混着摇头晃脑,好像他是主角。 掩耳盗铃,捂着耳朵到别人家的零,不要以为你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 自相矛盾...
全文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掩耳盗铃解释
1个回答2022-09-14 06:12
1、掩耳盗铃,汉语成语,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2、《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