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2023-07-28 19:57

2个回答
不管历史上是否有人或事物,它们只是通过寓言和隐喻告诉人们一个有意义而粗亮睁简单键姿的道理,达到启迪人智慧的效果。 既然是寓言,就无需讨论其真实性,更岩岁不用说智力是否正常。
这余掘陪些都是历竖蠢史典故,广为流传,我认为这些故事都是客观事物的反应,应该有很强的真实散段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人们的艺术性加工。
相关问答
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1-19 02:41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都是违背客观规律做事。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
全文
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的特点
1个回答2023-05-02 16:01
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1-18 10:29
1、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2、 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 ěr d...
全文
刻舟求剑与掩耳盗铃是伊索寓言里面的吗
1个回答2024-01-18 11:49
不是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祥穗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 掩耳盗铃宏宴清: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蔽前...
全文
刻舟求剑与掩耳盗铃是伊索寓言里面的吗?
1个回答2024-01-20 20:02
不对。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分别出自伊索寓言第一卷和第七卷;而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智力是否正常?
1个回答2023-11-14 11:26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
全文
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1个回答2024-01-19 16:58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夸父逐日   海市蜃楼 太公钓鱼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含沙射影 哪吒闹海 紫气东来,...
全文
求史上的笨人 或典故,如掩耳盗铃。
1个回答2024-02-08 22:23
纸上谈兵、滥竽充数、对牛弹琴、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 拔苗助长、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敢说是最全的,但是也差不多了!
什么是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1个回答2023-12-07 14:36
邯郸学步,就是学别人走步,最后呢不会走自己的步,也没学会别人的走步方法。 滥竽充数,在一人队伍里混着摇头晃脑,好像他是主角。 掩耳盗铃,捂着耳朵到别人家的零,不要以为你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 自相矛盾...
全文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 掩耳盗铃解释
1个回答2022-09-14 06:12
1、掩耳盗铃,汉语成语,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2、《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