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同修之人。我想学佛,念的书少可以学佛吗?

2023-11-18 01:33

5个回答
佛说旧城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苾刍。我于往昔未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独止一处心生疑念。何因世间一切众生受轮回苦。谓生老死。灭已复生。由彼众生不如实知。是故不能出离生老死苦。我今思念此老死苦从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老死。
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今此老死因生而有。复从生缘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生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生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生因有起。复从有缘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有因何起。复以何缘起此有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有因取起。复从取缘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取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取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取因爱有。复从爱缘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爱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爱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爱因受有。复从受缘有此爱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受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受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因触有。复从触缘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触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触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因六处有。复从六处缘有此触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六处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六处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六处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六处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名色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此名色。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名色因识而有。复从识缘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识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识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如是识法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此识法。唯此识缘能生诸行。由是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是故一大苦蕴集。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以何因故得无老死。何法灭已得老死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生法即无老死。生法灭已老死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生法得无。何法灭已生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有法即无生法。有法若灭生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有法不起。何法灭已有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取法有法即无。取法灭已有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取法得无。何法灭已取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爱法即无取法。爱法灭已取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得无爱法。何法灭已爱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法若无爱法即无。受法灭已爱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受法得无。何法灭已受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法若无受法即无。触法灭已受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触法即无。何法灭已触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六处若无触法得无。六处灭已触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六处得无。何法灭已六处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名色若无六处得无。名色灭已六处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名色得无。何法灭已名色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识法若无名色即无。识法灭已名色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识法得无。何法灭已识法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行法若无识法即无。行法若灭识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行法得无。何法灭已行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无明若无行法即无。无明灭已行法亦灭。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由是一大苦蕴灭。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又复思惟。我今已履佛所行道。已被昔人所被之甲。已到昔人涅盘之城。

佛复告言。诸苾刍。譬如有人欲远所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寻昔人旧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彼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城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之见者心无厌舍。是人见已。即自思惟。我今回还诣于本国。具以斯事上奏于王。既至本国即奏王曰。大王当知。我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一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都聚。而彼城隍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所见者心无厌舍。大王。宜应往彼都止。王闻语已。即允所奏。乃与臣佐寻都彼城。而彼都城由王居止。转更严丽人民炽盛丰乐倍常。诸苾刍。我亦如是。履于诸佛旧所行道。被于诸佛所被旧甲。行诣诸佛涅盘旧城。
诸苾刍。何谓旧道。何谓旧甲。何谓旧城。即是过去诸佛所行八正之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苾刍。此八正道。是即旧道是即旧甲是即旧城。先佛所行我亦履践。乃可得见彼老死集。是故我证得老死灭。乃至观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等皆灭。又观行集亦令行灭。行法灭已无明亦灭。无明灭已即无所观。是时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觉。
诸苾刍。我所宣说如是正法。汝等精勤。应如是学应如是行。记念修习成诸梵行。天上人间宣布法化。广为众生作大利益。乃至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外道尼干子等。亦应如是修习宣布。广为众生作大利益。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六祖慧能不识字照样成佛做祖。学佛不在念的书多少,而在于心诚与否,念的书多了反倒容易障碍学佛,因此才有世智辩聪乃学佛八难之一的说法。

建议修学净土念佛法门。末法时代,净土成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决定成就,建议看看《认识佛教》。

谛闲法师常常提到锅漏匠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念佛的人。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从老师那里知道念佛很好,于是就死心塌地的一直念下去。念到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还站了三天。
这是我们的修行人的好榜样。人能老实,没有不能成就的。

谛老在金山住了好些年。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老乡,是他小时候的玩伴。谛老法师原是买卖人,跟他舅舅学医。这时候在金山当知客,所以老乡来找他。这锯碗的手艺人,找他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说:「你不行!你要出家,都这么大岁数了!四十多了,没念过书,学经教自然是学不了;苦行你又受不了。你出家不是找麻烦吗?」劝他多次,他坚持非出家不可。这从小就认识,又是老乡。谛老不得已说:「你一定要出家,就得听我的话,我就收你做徒弟。」他说:「那当然!我认你做师父,你怎么说,我一定听。」谛老说:「你若听我话你这么大岁数了,现学经教也来不及,你就直接修行,就听我说。」他说:「你说什么,我都听!只要让我出家。」谛老说:「早先有个手艺人,出家修行成道了!你就跟他学一学。」他说:「你只要收我做徒弟,你怎么说,我怎么听。」于是谛老接着说:「你出家以后也不要受戒,我给你找个小庙,你不要出庙门,就老实念佛。我给你找几个功德主护持你,供你吃饭。」

当时南方宁波信佛的人很多,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小庙,都有人信佛,拜佛。我去过,在那住过三年整。我给你找个小庙,在里面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须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黑夜、白天不间断的念,什么事也别管,到时候吃两顿饭,我给你找好功德主。谛老法师那时很有名望,信徒很多,就托人办妥这事。教他修行方法,就是闭关,也叫方便关。一个小庙一个人住着,每天有老太婆到时候来给煮两顿饭,他就不做买卖(手艺)了。听谛老法师告诉他这个修法,准是好道;这道一修,准能得好处。他也不知道将来会得什么好处!谛老就回金山了。

以后他念了三、四年的工夫,那也不去。他那时正是初发心的时候,勇猛精进。俗话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过了三年,佛就到灵山,离远了。」人在初发心时,就告诉这个法门,他就心诚,一修到底。时间长了就懈怠,不当回事。

他听谛老的话,只要睡醒,就念佛。他从前做手艺,挑东西,双腿有劲,就绕着佛念;累了就坐着念。谛老法师也不知他念得怎么样。就这样念了三、四年。有一天,他告诉煮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饭了,我不吃午饭了。」老太太以为明天必是有人请他。这三、四年也没看他去那儿,他说,在当地有两个亲戚朋友。他出去看看回来后,就对老太太说:「你明天早晨不用来煮饭了。」老太太以为他出去一趟,明天必是有人请他吃饭。第二天老太太惦记师父,到吃饭的时候,就去小庙看他回来没有。小庙贫穷,不怕偷盗,虽有门也没关。老太太想想就说:「师父吃饭回来了?」里面没人答应。走进屋,看见他在床铺下边站着,脸朝窗外,手上拿着数珠。老太太一看,问他话他也不答。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站着死的,念佛站着死的。老太太吓一跳,她就向邻近人说:「师父站着死了!」这就来了好些人来看。

看师父一手拿着数珠,另一手握着灰,扳开手一看,他手里有八、九块现大洋(银圆)。那时南方人吐痰的痰盂不是洋磁的,有点水在里面。它都是灰盒子,是一个四方的托盘,盒子里放有小灰。人吐痰在灰里,隔日倒了再换新灰。一看那吐痰的灰盒子,里里外外都是小灰,他手上捏了一把灰,手里握着八、九块现大洋。人们明白了,他一定是做手艺时,做买卖时,存了的几块钱。当时大洋钱是很高贵的,存了也没有柜子放,也没有锁,他就埋在痰灰盒里。谁偷东西也不会想到痰灰盒子里去偷。他是恐怕死后别人不知道,他把钱抓在手里,站着念佛往生。他是预备拿着这些钱,让人们看看,好办理后事。应该是这个道理,这是谛老法师说的。

后来,他的几位护法给谛老法师送信说:「你的徒弟站着死了!」
谛老坐船第二天就来了。一看他那样站着都两、三天,就这样直直的站着。谛老师父这才给他办后事。谛老说:「不错呀!你这出家没白出,比那当大法师,当方丈住持高明得很了,像你这样的成就不多呀!」很赞叹他的。

我们常在讲席提起的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徒弟,他就是安住在六字洪名,三年成就了,永远脱离苦海,大英雄!真豪杰!什么人跟他相比?没有人能比!他一个字不认识,人生吃尽了苦头,那是他的增上缘。因为不认识字,所以不能学东西,把所有学东西的妄念放下了;认识几个字,这样想学、那样想学,糟蹋了。

不认识字,好!在社会上没有谋生能力,吃尽了苦头,才真正想找出路,这就是他的善根。他的福德是老师给他的增上缘,他对老师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他怎么会有成就?他对老师的信心真的是百分之百,一点折扣都没有。老师教他的方法我们听起来很平常,但是那是了不起的方法,教他放下万缘,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日夜不间断。这个方法好,对自己身心一点压力都没有,也没有什么仪规,什么规矩都不加,重实质不重形式,他就成功了。我们听到了,我们读到这种报导,心里无尽的感动。

南无阿弥陀佛
当然可以!佛不会觉得你文化少就觉得你层次低。

佛是最无量无边的慈悲的了。

佛就是悟,做人也是觉悟。

你比一些有文化的人意识还要高很多!好运!
当然可以的,
有这样的疑问,可能您对佛法还不是很了解,推荐您去土豆网搜一下慧律法师的视频。其实我也不懂,但是偶尔听听觉得慧律法师的讲座很启发人,还非常幽默,特别有意思。听后您可能就能解决大部分困扰的问题了!
好运!
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
念书不多可学佛,就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也可学佛,学念佛,就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临终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这种老实念佛人是非常少有的,通常 念书念得多的人都不能老实念佛,所以念佛还是念书少的人有优势!而且念佛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成就,不需要有多高悟性。很多不识字的老先生,老太太都是靠老实念佛成功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要有信心!老实念佛!念佛方法有三种,出声念,默念,金刚念(动嘴没有声音),您觉得那种方法念佛舒服就用哪种方法念佛,通常金刚念更能持久省力。
相关问答
最新念佛感应故事,如何念佛号感应快,念佛感应故事?没有问题提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19 04:40
念佛要增加感应的话,只有不停的念,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捷径可以走,你想要感应快,就是要不停的念。
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
1个回答2023-01-08 08:55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非佛即魔 达摩祖师曾说,无妄想时,一心即使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使地狱。 所以,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如果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全文
念念作佛是做什么佛
1个回答2024-01-26 10:51
佛有三身,法报化身,念念作佛是做的法身佛。。。。。。
佛教,什么是念佛?是心里意念佛吗?该怎么意念佛呢?
2个回答2023-01-31 06:10
“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这是《西游记》里的一句话。去做好事吧,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帮助他人,也就是念佛了。
为什么念佛要念“阿弥陀佛”,不念 “如来佛”佛祖呢?
1个回答2022-12-16 09:24
十方诸佛菩萨共持阿弥陀佛名号,念佛忆佛生极乐得解脱。文殊、普贤都是念佛生净土。
念佛,念佛,究竟什么是念佛
2个回答2023-02-09 02:07
念诵佛号 就是佛说无量寿经里说过的 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的 而愿力可以帮助众生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疾病 、健康 、烦恼 、 解脱生死轮回等等················
念佛到底是念佛经还是佛号?
3个回答2022-05-12 20:05
阿弥爹哇舍。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南无月光如来。南无如月光白色如来。南无莲花尊丰如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念佛求往生
1个回答2024-01-29 18:40
佛教的宗旨是教育人。做善人,不行恶。不贪嗔痴,修改自己的身口意,不造业。 是教育我们当下如何做人。修好十善业。 是要我们争取当下修成佛,让我们清静、平等、觉悟。活好当下。而不是专修往生。 可是我...
全文
念佛有什么好处,念佛好,还是念经好
2个回答2023-01-08 10:15
对没有智慧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轻率的态度
念佛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自己的本名佛?还是念观音! 我本名佛是大日如来,念佛应该念谁?
4个回答2022-08-28 01:40
看你修什么法门。如果你修净土的,那么就念阿弥陀佛。 本命佛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从佛理上并无什么依据,把它当做一种坊间传说,听听而已,不用上脑。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