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子之方

2023-11-19 02:44

1个回答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出自《论语》。

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而且是独子,陈亢,孔子的fans,而且是铁粉。一天,陈亢碰见孔鲤,就问了‘老夫子没给您开过小灶吗?′孔鲤就说了,没呀!老头儿倔着呢!紧接着给陈亢讲了两故事。

有一天,老爸在园子里站着,我从旁边过,逮着我就问,学《诗》了吗?我说还没呢。不学《诗》咋说话呀!吓得我老实儿回去学《诗》;这还不算完那,又有一天,在院子里又碰见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呢。不学礼,咋做人那?吓得我立马回去学礼。

就是这么两个故事,陈亢听完可高兴够呛,问了一件事,居然听到了三件事,知道了人要学《诗》,要学礼,还有’君子远其子’这件事。

本来故事没什么,问题出在陈亢的话," 君子远其子 ″,历来被人各种解释,也被说成是孔子教子的一种方式。

在网上看易中天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到这件事,易先生说疏远、冷淡一定是不对的,应该是尊重隐私和尊重选择,本着 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原则, 这话本身很有道理,但是不是孔夫子原意呢?还真不知道,咱们从《论语》里找找其他证据。

第一条:儿子读啥书老孔不知道,但大方向错不得。 来源就是上面那故事了,所以还真不能说孔子和儿子多亲近,起码天天在一块是没有的。

还有啊!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清儒戴望也曾说:女子以形事人,小人以力事人,皆志不在义,故为“难养”。这里是说女与男对应,小人与君子对应。但古人说话也好,今天说话也罢,都讲个语境,就算真的泛指,在2000年前,也并非一点没有可能,不过我倒觉得不应该,为啥呢?孔子他老人家还有话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以及一系列回答弟子问孝,在《论语》里都有记载,所以此处女子不应为泛指,要不然孔老夫子不自己打脸了吗?连自己老妈都敢骂,孝字咋写?所以泛指基本上可以否定,倒可能指老婆孩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吗,非常符合老婆孩子的特点,古人男尊女卑,长尊子卑,所以这么说老婆孩子不算过,反倒有点亲昵的意思,所以老夫子此言让我们觉得,在那时候,2000年前啊,孔子还是比较顾家的,即想近,又怕不逊,又不能远,怕被埋怨啊。

所以这第二个事就是,孔子怕天天太近了,教孩子不听啊, 呵呵自己的大男人形象也恐怕会有损吧(这个小点字,别引起人们注意,呵呵,照顾一下孔老夫子的形象)。

再来一段,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老爸偷羊,儿子举报,孔子不认为是直。那啥是直呢?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孔子认为这才是直。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还是孔子的话。

大家也应该能看出来了,对外和对内还真是不一样啊,在过去,人都是要脸面的,(现在不好说),老爸偷羊,做儿子的应该先劝啊,送回去得了,报官则过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还是要的。

其实说到这,父对子的维护可见一斑, 这算第三个事吧 。

总结一下,孔夫子具体怎么教子没法考证,但从以上三个事来分析,孔夫子教子有三个特点:

1.维护有加,但止于慈 。

2.战战兢兢,努力维持权威——近怕不逊远怕怨。

3.把握方向尽量放手 ——借用易中天先生的话就是: 尊重隐私和尊重选择,本着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原则 。
相关问答
孔者,大也,大名之意;孔者,小也,孔窍,针孔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4-10 19:01
这句话的意思比较抽象,大意是:孔这个字,若是指大时是比较大,一个空间、一个领域、一个方面都可称为孔(如一孔之见:指一个方面、一家之说);孔字,若是指小范围的时候,就特别小,小到眼、耳、鼻、口等孔窍、绣...
全文
关于孔子孔庙孔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1:20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林在曲阜城...
全文
关于孔子孔庙孔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3:08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林在曲...
全文
关于孔子孔庙孔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4:31
轶事典故:在孔子墓碑前令人奇怪的是,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为什么要建这样一道墙?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
全文
关于孔子这个故事的白话文 最好是孔子原话 翻译成白话文也行
1个回答2024-01-26 07:27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
全文
《孔子的故事》中老子给孔子的四句话,分别和哪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1-18 21:37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
全文
孔子让路中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性格?
1个回答2024-01-22 01:26
这个故事是讲孔子在学生的陪同下途经郑国。路上,被一个叫项橐的孩子用碎石烂瓦堆砌的一座“城池”挡住了去路。开始,孔子叫孩子让路并责怪孩子不懂礼节。可项橐却反问孔子,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
全文
与孔子相关的故事的题目和孔子的一句名言
1个回答2024-05-19 03:15
关于孔故事《两辩》 孔句名言(三行必我师焉)
孔子教子的孔子少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6:57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
全文
孔子、老子和孔明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1-24 10:00
孔子画像资料较多,老孙芹子、孔明较少。这里选择比较正式的画像供你参考。  高让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 老子 老子 老子 孔子 孔子 孔子 ...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