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讨好型人格的牢笼,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2023-11-19 12:25

1个回答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有一个角色刘峰,他家境贫寒、相貌平平,进入官二代、富二代、高颜值扎堆的文工团后,他自感卑微。为了得到尊重,刘峰拼命讨好每一个人:每次到北京出差,大包小包给战友捎各种东西,还要逐个送到别人手里;大家一起吃饺子,他专挑破了皮的饺子吃;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性地把这些活扔给他;他抗洪救灾受伤换来的上大学的机会,在别人表达了自己也需要的想法后,就很轻松地拱手让给了别人……让人叹息的是,刘峰如此牺牲自己讨好别人,却在对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后,被定性为“耍流氓”,那些曾经接受他帮助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落得一生困顿窘迫的下场。

    刘峰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你身边有这样的“讨好者”吗?你是别人眼中的“讨好者”吗?对号入座,看看下面说的是不是你。

    极度敏感,因为别人一个脸色,一个语气就难受半天;

    有求必应,为了帮别人做事,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害怕与人冲突,用一味的忍让、逃避换来“好人缘”;

    永远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不轻易求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

    凡事都说好,从不发表不同意见;

    缺乏自我认同感,自己是坏是好,事情是错是对,全在别人怎么看……

    上面这些表现你占了几条?如果你符合多条,甚至每一条说的都是你,建议你读一读《讨好型人格》这本书,帮助你打破讨好魔咒。

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讨好别人?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先天、后天的种种因素都有关,其中影响巨大的是原生家庭的环境和教育方式。讨好型人格的原生家庭,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从小给孩子灌输的也是“讨好”理念,“让给小朋友吧,别跟他们闹矛盾”,“别随便动,别人会不高兴的”“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讨好型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了懦弱、忍让的性格,逐渐也变成了新的讨好者。

2、控制欲特强的父母

    孩子什么事都必须听父母的,稍有违逆就会被责罚、打骂,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的,孩子丧失了自己的主见,变得软弱顺从,逐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3、冷落忽视孩子的父母

    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的孩子,被隔代老人养大父母很少陪伴的孩子,父母经常吵架、冷战不被搭理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自责,觉得父母不开心、不爱自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

4、总是否定孩子的父母

    这类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很少肯定孩子,孩子做什么事,得到的都是差评。“你怎么总是笨手笨脚”,“教了你多少次了怎么还不会”,“隔壁王阿姨的女儿学习好跳舞还好,人家样样都行,你怎么样样都不行”……长期生活在被否定的环境里,孩子逐渐自卑,长大极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5、有条件爱的父母

    “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买糖吃”,“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些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爸爸妈妈给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爱我,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爱和喜欢都是靠讨好交换来的,只有讨好别人才能获得认可和接纳。

    童年的创伤性经历,让讨好者们从小缺乏自我价值感、自信、安全感,形成了压抑牺牲自己,去满足讨好别人的习惯,这种思维模式伴随讨好者们长大,即使早已不是小孩,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想要的东西,但这种“委屈自己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形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背后潜藏着三个错误的信条:

1、我很弱小,没有足够的力量获得我想要的东西,必须像小时候那样,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才能得偿所愿。

2、我只有按照别人喜欢的样子去做,才能换来我想要的东西。

3、我不能要求别人做什么,纵然心里有再强烈的渴求,也只是默默付出,期望用委屈自己,取悦对方的方式达到目的。

    讨好者的种种错误心理,根源都是自卑心理。因为自卑,潜意识中觉得低人一等,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向外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就是“我很LOW”,越放低姿态讨好别人,别人越觉得你低能,越不把你放在眼里。

别人眼中的讨好者是什么样子?

    讨好者头脑中有这样的逻辑: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会对我好;我处处顺着别人,便能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别人会认可我感激我……然而在别人看来,却完全不是这样的,这些想法都是讨好者的自欺欺人,甚至是病态的幻想。对讨好型人格的人常有下面几种评价:

1、别有用心

    讨好者习惯戴着面具生活,纵然心里委屈,也要赔着笑脸与人相处。但人们很容易分辨出是真心还是伪装,是真诚还是刻意。自以为善良无害的讨好者在别人看来就是“别有用心”。

2、软弱可欺

    “我怎么都行”是讨好者的口头禅,他们避免与人发生冲突,宁可委屈自己。可是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面对刺头,人们通常会发怵;面对一个好说话没脾气的人,人们会毫无顾忌。好说话的人自带被人欺负的气场,软弱让讨好者被欺负、被利用、被无视。

3、犯傻

    讨好者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在别人眼里却是在犯傻。他做的善事越多,别人越嘲讽他是个傻子,越不把他放在眼里。

4、廉价的付出

    长期接受捐助的人,往往会觉得别人给他钱是应该的,如果捐助人中止了捐助,他不但没有感激,反而指责捐助人无情无义,“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帮我?”在别人眼里,讨好者的付出往往是廉价的。付出越多,别人就越不珍惜从我们这里得到的东西。

    你帮人十次,一次没帮,你就是坏人;你拒绝人十次,帮人一次,你就是好人。无节制的付出,会培养无节制的索要;无底线的善良,会培育无底线的怨恨。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我们越是放低姿态对别人好,别人就越是不尊重我们,越不把我们当回事。过度讨好别人,换来的只是对自我尊严的践踏。

如何打破讨好型人格的牢笼

    首先要分清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小时候父母吵架,妈妈哭着对我们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于是只要爸妈吵架,我们就内疚地不行,觉得都是因为我们才让妈妈如此痛苦。可是事实是:他们不离婚,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吵架,也完全与我们无关。我们没有理由为爸妈的幸福负责,没有理由为他们的痛苦背上包袱。在自己的心里划一条清楚的界线:我的事情,我义不容辞地负责;不是我的事情,不想做就坚决不做。

    分清对方与自己的情感距离。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是有亲疏远近区别的,有的人与我们只是泛泛之交,却向我们索取本不该索取的东西,这是对我们心理领地的侵犯,对我们的不尊重。对这样的人,我们要做一只刺猬,竖起身上的刺,逼退对方。这对深度讨好者有些困难,那就从简单的做起。我们习惯了对别人微笑,当你受到冒犯的时候,对自己的笑容喊“停”,不对那个人微笑,我们就迈出了反击的第一步,下一次,我们就有勇气对他的冒犯行为直接喊“停”。

    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我们身处礼仪之邦,讲义气重感情也是常情,但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做“损己利人”的事情。在答应别人求助的时候,不妨告诉他们:“我能力也有限,不一定能办成,但我会尽力”。在帮忙的过程中,发现确实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别勉强自己,尽早告诉对方:“抱歉,我这儿确实有困难,不然你再找找别人。”这样,我们没有心理负担,也不至于因为耽误了别人的事情而遭埋怨。

    学会拒绝。拒绝别人的后果并不可怕,如果有人因为我们拒绝帮助而生气、与我们绝交,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只会索取却不体谅我们难处的人,不会是我们的真心朋友,无论我们如何尽心讨好他们,也不会让他们满意。该拒绝的拒绝,该绝交的绝交,不要害怕得罪谁失去谁。拒绝不会让我们失去朋友,反而会为我们甄选出真心的朋友。

    学会拒绝首先要放下三个错误理念:第一,别人的需求要放在首位;第二,别人求助于我是看得起我;第三,拒绝别人是自私的。

    要明白两个事实:第一别人的失望、不高兴,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与我们无关。第二别人是否喜欢你,和你为他付出多少毫不相干。付出得越多,反而被认为越廉价。

    可以先从试着不主动揽事开始学会拒绝。办公室里当有人说“忙死了,谁能帮帮我呀?”过去我们肯定第一个站起来,冲过去帮忙。现在,告诉自己:安静待着,不关你事。只要战胜自己一次,就往学会拒绝迈进了一步。同时拒绝也要注意技巧:能直接表达的就别委婉,把话说清楚,不要让别人误解我们的意思;最好不要当众拒绝对方,让对方下不来台;就算拒绝也给人留有余地,比如有朋友推销按摩椅,如果你无心购买,可以说“我家又是跑步机又是躺椅的,实在没地方放,不过我可以给身边朋友推荐一下,有需要的,我让他联系你。”确实当面说不出口,也可以用缓兵之计,“你让我再想想,回头我给你电话”,短暂延迟拒绝,然后尽快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回复对方。

    戒掉不适合自己的圈子,拒绝无效的社交。你想安安静静的读书,宿舍里的其他人却都在玩游戏,你与他们格格不入;同事们有各种饭局酒局麻将局,你却对此身心疲惫。为什么一定要和那些谈不来的人合群呢?为什么一定要强求自己被那些价值观和我们根本不一样的人接纳呢?诸如此类的合群,是对生命的浪费,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与其浪费生命去合群,不如培养一种爱好做朋友,爱好是对抗空虚寂寞的利器。从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情入手,在这个基础上多进行尝试和体验,最终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接下来就是认真去学习,坚持去练习,当我们能够得心应手玩转这个兴趣爱好后,生活就会因为它而变得丰富多彩。

最后总结一下改变讨好型人格的方法:

1、首先要有让自己站起来的意识。没有改变的意识,神仙也救不了你。

2、找到自己形成讨好心理的根源,理解自己的讨好心理,并告诉自己:我已经不是那个柔弱的,只能靠讨好才能获得爱的小孩子,我已经是成年人,我可以靠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

3、放弃头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必须为别人做事,别人才会喜欢我;我只有顺从别人,别人才能接纳我;我不和别人发生冲突,他们才会对我友好……

4、强大自己的内心,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入手,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强化自身优势,提升自尊,做真实的自己。

    《讨好型人格》作者在书的最后送给读者一段话:“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怀揣善良,更充满智慧的勇气和坚强,遇山开路,逢河搭桥,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当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编织成秀丽的锦缎,自会有鲜花寻踪而来。我们若盛开,清风自然来。”愿我们打破讨好魔咒,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相关问答
成语谜语:让思想冲破牢笼
1个回答2024-02-18 09:12
情不自禁  [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释义]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全文
童话作文(讲述的是:一只大象冲破牢笼之后………………)的作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5 08:06
什么意思啊?是幻想的童话作文吗? 你说有哪些是想让我给你几种不同的思路吗?
这世俗的牢笼谁都挣不破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17 06:06
世俗是一种固有的思想牢笼,它用道德的绳索将我们的灵魂困绑,给我们带来许多阻碍。 阻挡我们的创新,阻挡我们的探索,阻挡我们的成长,世俗是一种优良的文化,孕育了我们的思想,给予了我们力量,我们生活在世俗社...
全文
冲破牢笼出彩凤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0 23:06
冲破牢笼出彩凤, 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要你能克服困难和阻力, 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自己就会不断成长起来, 并使自己以光鲜靓丽的形象, 展现在众人面前。
地狱牢笼塞怎么把门打破到笼顶上
1个回答2023-08-22 07:59
一般都是扭打到外面,然后揪着一起从铁网爬上去(剧情需要,对手会爬的)然后来个炸弹摔之类的,或者被反摔
牢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22 13:30
牢笼 拼音:láo lóng 关鸟兽的器巧坦具,缓携比喻约束、限制人的扰宽伏事物或骗人的圈套;也指约束,限制。
牢笼的英文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2-22 08:02
cage kei之
时间牢笼结局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5 10:35
电影《时间牢笼》结局的意思如下: 最后,男主主动去开了飞机,拯救了全部的乘客,但他再也没听到“房东,没水啦!”这句老是重复的话,在这一刻,他明白并且摆脱了那个两天为一个循环的时间牢笼,并且之后,...
全文
什么叫牢笼?
2个回答2023-10-19 18:12
牢笼【拼音】láo lóng【释义】1.关鸟兽的器昌稿腊具敬洞,比喻约束、限耐滑制人的事物或骗人的圈套示例:陷入牢笼2.约束,限制示例:冲破旧礼教的牢笼。
"每个人都是打破自身牢笼的越狱者"含义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7-04 15:08
每个人都可以突破自我,突破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和局限去获得更大的自由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