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道题。讲一老头死后给两个儿子留下几头牛,但两个人不能平均分,后来到别处借了头牛,平分后还换了牛

2023-11-22 07:35

5个回答
这是一道经典的逻辑题。

原来题目是:

从前有个农民,一生养了不少牛。去世前留下遗嘱:牛的总数的一半加半头给儿子,剩下牛的一半加半头给妻子,再剩下的一半加半头给女儿,再剩下的一半加半头宰杀犒劳帮忙的乡亲。农民去世后,他们按遗嘱分完后恰好一头不剩。他们各分了多少头牛?

答案:

15头

儿子一半加半头8头剩7头

妻子分三头半加半头得4头

还剩三头, 三头一半加一头就是2头分女儿

剩一头的一半加半头正好一头给农民
你要的题就在故事里,自己去摘出来吧!因为觉得这个故事很好,所以都送给你了。愿你满意!
趣味数学故事

儿子分羊的故事

在《数学万花筒》中,讲到一个“儿子分羊”的故事,这个故

事最早在阿拉伯民间开始流传。后来,它传到了世界各国,一次又

一次地被编到各种读物中。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农民,他有17只羊,临终前,他嘱

咐把羊分给三个儿子,他说:“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三分之

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但是不许把羊杀死或者卖掉。”三个儿子

没有办法分,就去请教邻居。聪明的邻居带了一只羊来给他们,羊

就有18只了。于是,大儿子分二分之一,得9只;二儿子分三分之

一,得6只;小儿子分九分之一,得2只。三个人共分去17只,

剩下的1只,由邻居带了回去。这个故事,构思巧妙,情节有趣,

已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千年之久了。

在流传中,张景中在编写《数学传奇》一书中,他把其中的数

改变了,故事照样讲得通。农民不是有17只羊,而是有11匹

马,他给三个儿子规定的分配方案是:各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

六分之一.邻居牵来了1匹马后,一共是12匹。于是,大儿子分到

6匹,二儿子分到3匹,小儿子分到2匹,剩下的1匹,仍然可以

还给邻居。

世上有没有不这么凑巧的事情呢?我们来试试. 现在,让我们

来改动一下这个故事的数,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呢?假设农民还是有

17只羊,还是分给三个儿子,还是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

三分之一,只是小儿子不是分九分之一,而是分六分之一。要是我

们学习故事中的邻居,牵了1只羊送去,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

大儿子得9只,二儿子得6只,小儿子得3只,18只羊被分光

了,我们损失了1只羊。还会不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呢?会的。假设

农民对17只羊的分配方案是:大儿子分三分之一;二儿子分六分

之一;三儿子分九分之一。要是你送1只羊去,大儿子的三分之一

是6只,二儿子的六分之一是3只,小儿子的九分之一是2只。这

时,18只羊还剩下7只.你要是牵走这7只羊,肯定会发生一场纠

纷。可见,想要充当故事的聪明角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摹仿

也得动脑筋,要先弄清道理,再精打细算,才能避免失误。

要是你忘记了农民有多少只羊,也记不清分配方案,又想给别

人讲这个故事,应当怎样把这些失去的数找回来呢?
楼主说的是不是这个题目:古代印度有位老人临死前给三个儿子留下遗言:财产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五分之一。怎么分?
借邻居一头牛,是20头。老大分10头,老二分5头,老三分4头,剩下的一头还还给邻居。
老汉有17头牛,有三个儿子,老大分1/2,老二分1/3,老三分1/9,有人借给他们1头牛,正好分完后,那个人把自己的牛牵走了,就是这样!
一些思维定势测试题

1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蓝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3.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4.已将一枚硬币任意抛掷了9次,掉下后都是正面朝上。现在你再势一次,假定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那么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5.有人不拔开瓶塞,就可以喝到酒,你能做到吗?(注意:不能将瓶子弄破,也不能在瓶塞上钻孔。)

6.抽屈里有黑白尼龙袜子各7只,假如你在黑暗中取袜,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答案:
1.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对于这道题,你大概“绞尽了脑汁”吧?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2.4个小孩一人一个。对于这一答案你可能不服气:不是说4个人平均分4个苹果吗?那篮子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3个小孩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这有什么奇怪呢?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拿在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他所分得的,不是吗?

3.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父亲;另一个是公安局长的父亲,小孩的外公。有人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定势在作怪。人们习惯上总是把公安局长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还有“茶馆”、“老头”等支持这种定势。所以,从经验出发就不容易解答。而那位小学生因为经历少,经验也少,就容易跳出定势的“魔圈。”

4.二分之一,这道题本来很简单。硬币只有两面,不要说任意抛10次,就是任意抛掷1000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也始终是二分之一,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了。对这道题,如果没有上题的那种定势在作怪,一般马上就可以说出答案来。

5.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拔开瓶塞后才喝酒的。但是,也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不过,只是人们不常这样做罢了

6.3只,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曾用这道题去考4名大学生,其中居然有3人回答说,至少要拿出8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与“不同”。取一双颜色相同的,答案是3只;取一双不同的,答案才是8只。那么,既然题只要求取出颜色“相同”的又为什么会产生颜色“不同”的定势呢?这主要是由于题目中“黑白尼龙袜”和“各7只”的影响。

总结:
思维定势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习惯的束缚,人们在处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就往往囿于旧有框框,一旦你摆脱了它,你的思维就能闪烁出创造性的火花
相关问答
用羊换牛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9 14:09
梁惠王坐在大殿上,正好殿下有人牵着一头牛走过。惠王问:“将牛牵到哪儿去呀?”牵牛人答:“杀掉它,用它的血涂钟。”惠王说:“放掉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惊恐战栗的样子,像这样没有罪就活活给杀死,多可怜啊!...
全文
老头用牛换苹果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2:49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有时候何不换个方式来看待问题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牛多少年换一次牙?
1个回答2024-06-16 21:53
犊牛初生时一般有 2 - 3 对乳切齿,生后 7 - 14 天,最后一对切齿出现。到 3 - 4 月龄,乳切齿发育完全、长齐。从 4 - 6 月龄开始,乳齿齿面逐渐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乳切齿便...
全文
牛吃草牛羊转换
1个回答2023-03-03 13:15
草的生长量与牛羊没有关系,不管牛羊有多少,草一天就长那么点. 而4头羊一天的吃的草和1头牛一样多. 所以相等的时间内 60头羊吃的草和15头牛吃的草一样多.
卧牛真人是张大牛换的笔名吗?
4个回答2022-07-22 12:23
不是,卧牛真人是孙俊杰。已出书
牛仔大牛小牛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20 00:27
牛仔大牛小牛是一种俚语或流行语,常用于形容人的状态或特征。 1、牛仔大牛通常指的是一个非常厉害、出色或成功的人。这个词组中的大牛表示那些在某个领域或方面非常强大、有能力、有经验并取得了很好成绩的人。它...
全文
牛听听的读书牛和音质牛哪个更实用?
1个回答2024-03-16 08:42
家里有两个娃,所以我两款都有入手,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吧。读书牛比较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音质牛0-12岁都可以使用。性能上的话,读书牛可以翻读和点读绘本,想要熏听为主的建议选择音质牛,音效更好,其...
全文
牛为什么叫牛
1个回答2023-10-23 01:32
牛为什么叫牛,是因为他是牛。 你为什么是S---B,是因为你是S----B!
求一片故事《牛牛过新年》
1个回答2024-01-29 14:34
该死的,我们也要写。是育才的初一的把? 我就是把春节前夕、大年三十到初15发生的事情、春节过后的都发生的事情写写下来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