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023-11-23 05:23

1个回答
巧抓点词句是悟情的前提。如下方法供参考:

(1)表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词句。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中的“卓尔不群”一词,就能很好的表现他的不平凡。又如《修鞋姑娘》一文中“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这一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2)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句。例如《信任》一文中的“信任”一词,作为课题就直接点题,揭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3)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如《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一自然段“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与最后一自然段“怎们?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两句前后照应,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句。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词语“愚不可及”后引导生深入学习课文的。
相关问答
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2-22 17:20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领悟一段话联系一件事深悟一个理文章
1个回答2024-02-19 09:58
领悟一段话联系 一件事情感悟一篇文章, 这样的话就能找出 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吗?
学校领导抓学生带手机,
1个回答2024-02-22 15:33
砍他 妈的 学校还无法无天了
宝宝喜欢抓人是怎么回事?妈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个回答2024-05-25 18:59
亲爱的,要和宝宝好好沟通的,其实宝宝这时候还不懂抓人是不好的,告诉宝宝不可以这样抓人的,大家会不喜欢你抓人不和你做朋友的,也可以帮宝宝多讲一些抓人不好的故事,这样宝宝慢慢也会听得懂,就会改掉抓人的习惯...
全文
编写一段童话,并蕴含一个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02:38
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
全文
编写一段童话《王子的新装》,并蕴含一个道理
1个回答2024-02-01 12:38
你查国王的新装,然后把国王两字全换王子..........
一篇文章《小时候》蕴含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3-09 20:11
寓意是要根据作者的经历和一些其他的东西说的。现在这样一篇文章,感觉没有前因后果的,真的就是这样么? 很多学者研究文章的时候不是都要研究作者本人的么? 楼上说的这个确东西可以用来代替,缺人不能代替也...
全文
领悟人生的含义
1个回答2024-03-14 11:17
生不能自己决定,死亦不能.我们唯一能的就是好好的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 出生,我哭,所有的人笑了 死时,我笑,所有的人哭了
《箜篌引》蕴含了什么故事?作用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00:21
:《箜篌引》在本文的作用:《箜篌引》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梁启超先生在这次名为《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当中选择这一有悲剧色彩的韵文,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内心凄苦。“公无渡...
全文
《箜篌引》蕴含了什么故事?作用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1 12:53
:《箜篌引》在本文的作用:《箜篌引》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梁启超先生在这次名为《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当中选择这一有悲剧色彩的韵文,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内心凄苦。“公无渡...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