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肖复兴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主题(中心思想)?

2023-11-25 04:54

5个回答
1.文章写了三个“年轻时去远方”的故事片段,分别是

①儿子利用寒假,在美国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游历。

②一个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学习,怀揣着10美元,独自闯荡柏林。

③ “我”在比儿子现在还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吃了不少的苦。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写了三个“年轻时去远方”的故事片段,请分别概括:

①儿子利用寒假,在美国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游历。

②一个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学习,怀揣着10美元,独自闯荡柏林。

③ “我”在比儿子现在还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吃了不少的苦。

2、第⑤段中带点的“这一切”指代:指“我”见识到的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以及“我”触摸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

3、对“漂泊”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随水流飘荡停泊 B、到远方去闯荡

C、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 D、流落异国他乡,风餐露宿

4、纵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理由 ①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②漂泊能成就一个人。

③漂泊的经历能谱就人青春的曲线,也能成为一个人老年时难忘的回忆。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评论(4)|2372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2011-06-28 18:3778****732|四级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写了三个“年轻时去远方”的故事片段,请分别概括:

①儿子利用寒假,在美国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游历。

②一个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学习,怀揣着10美元,独自闯荡柏林。

③ “我”在比儿子现在还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吃了不少的苦。

2、第⑤段中带点的“这一切”指代:指“我”见识到的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以及“我”触摸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

3、对“漂泊”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随水流飘荡停泊 B、到远方去闯荡

C、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 D、流落异国他乡,风餐露宿

4、纵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理由 ①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②漂泊能成就一个人。

③漂泊的经历能谱就人青春的曲线,也能成为一个人老年时难忘的回忆。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提交回答
1.文章写了三个“年轻时去远方”的故事片段,分别是

①儿子利用寒假,在美国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游历。

②一个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学习,怀揣着10美元,独自闯荡柏林。

③ “我”在比儿子现在还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吃了不少的苦。
亲~相信我~
写了3个
1 我的儿子利用寒假的时间从北方去南方游历
2 在火车站看见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求学,虽然身上只有10美元但还是独自闯荡
3 我在比儿子还小的时候,驱车悲伤 跑到了北大荒 吃了许多苦像断线的风筝
  文章写了儿子、年轻人、“我”三个年轻时去远方飘泊的事例。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前两个侧重于要敢于去远方,后一个侧重于去远方会付出代价。接着,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年轻时去远方的必要性和意义。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相关问答
肖复兴的作品《母亲》讲了哪些具体事例?
1个回答2024-01-29 10:45
讲了母亲为了他上学,没有让自己的亲生骨肉上学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
1个回答2024-02-13 10:49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
全文
肖复兴去远方怎样做阅读题
1个回答2024-02-16 19:09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
全文
肖复兴去远方怎样做阅读题
1个回答2024-02-19 05:34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
全文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
1个回答2022-11-14 05:28
你能找出文章的表达顺序吗?
我要肖复兴的具体资料!
1个回答2022-10-28 11:57
我挺喜欢他的!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1个回答2022-06-18 03:20
每个带着你喜欢的气息经停你生命的人,你都希望他不会再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只是如果你终于还是留不住他,也要想也许那个会停留一辈子的人正好在你的领空盘旋着,等待降落呢。
谁有肖复兴的的读后感 就是开头是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个回答2024-01-24 13:31
母亲你读不懂又读得懂 母亲总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是那个永远听你故事的人 你的孩子 永远默默支持你 爱你 永远 永远 永远.
肖复兴的人品
1个回答2024-03-16 13:02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之中应该有所体现。。。真的想了解他的人品,你可以去多接触他啊,给他写写信件
肖复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1:19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