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的背后故事

2023-11-26 12:49

要是中国的人,知道吗?!!
2个回答
《一》,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在女子气手枪决赛中发挥出色,逆转俄罗斯队的帕杰琳娜,以492.3环破会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军团夺得北京第三金。

“啪”的一声,郭文珺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枪射出了。10.8环!子弹和靶心几乎要完全重合的梦幻一枪!!郭文珺,这个24岁的西安姑娘在自己的首次之旅中就走向了辉煌。

当幸福就这样降临时,郭文珺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块沉甸甸的后面其实隐藏着许多心酸。

父亲消失

那一年她只有14岁

郭文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

1997年10月,14岁的郭文珺被选入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就在郭文珺跟随黄教练去成都参加比赛的当晚,郭京生找到黄的妻子,郑重地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请他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文珺培养成才。”说完,郭京生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回到郭京生住的出租屋,郭文珺只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件灰色风衣,那是爸爸经常穿的。郭文珺不禁大哭起来。黄彦华千方百计寻找郭京生,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从此,郭文珺只能在军体校免费吃住。1999年,她的姑姑寄来了2000元钱,加上8月获得的省青少比赛中的500元冠军奖金,这2500元钱就成了郭文珺的全部财产。

世事坎坷

两次离队商场打工

失去了爸爸,本就性格内敛的郭文珺更加沉默寡言。1999年寒假,郭文珺听租房子给爸爸的房东说有个像郭京生的人在门外徘徊时,就天天去出租屋守候。因为钥匙丢了,她只能搬梯子从窗户爬进去。这样在屋里等了一个星期,也没见到爸爸。

或许是对爸爸的思念给了动力,郭文珺的成绩直线上升。可2002年元月中旬的一天,郭文珺突然不见了。直到第二天清晨,郭文珺的母亲张琳才给黄教练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想练了”。黄彦华经过考虑,没有处理郭文珺的私自离队,反而让张琳带女儿去上海散散心。一周后,郭文珺自己回来了,并从此变了一个人似地苦练。

五届城运会,郭文珺没打好。于是又“不想练了”,去西安开元商城做了服装售货员。但艰辛的打工生活让郭文珺觉得: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

“真的放下了枪,才知道有多么爱它。”最终,结束了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郭文珺再度举起了心爱的手枪。

想见爸爸

就是寻人启事

瞄准了方向,郭文珺的射击之路越走越顺。2005年底进入省队,2006年跻身国家队。

到了国家队,郭文珺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仅仅两个月之后,郭文珺首次出国参赛,就夺得了多哈亚运会气手枪个人银牌和团体。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孩子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的感慨。

不过,2007年10月六城会后,郭文珺的思想再起波澜。她告诉黄彦华,自己一看到爸爸的围巾,心里就难受,每天受这样的折磨,有点顶不住了。

黄彦华明白弟子内心的痛苦,但他不愿意这个优秀的射击苗子在走向辉煌的道路上夭折。他再次采用激将法说:“会马上到了,如果你放弃了,你爸爸知道了肯定会失望。要是拿了,这就是最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

激将法的效果很直接,黄彦华说:“她告诉我,她一定要打出成绩,让爸爸看见。”

于是,进入2008年,郭文珺夺得了亚锦赛气手枪冠军,并在国家队选拔赛中挤掉了会冠军陶璐娜。

在赛场上,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没有让人失望。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争夺,郭文珺终于将挂到了自己胸前。

《二》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三》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
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威尼斯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冠军。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97年的著名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
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冠军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
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金牌的意大利人。
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冠军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授予的金牌时,他成了意大利的骄傲。
放羊的冠军
何军权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郊一户农家,沿荆门市区向南几公里就能找到何家的老屋。5间土坯房和十几亩水田就是全部家当,家里吃水都要靠门前的水井。他排行老三,大哥和大姐分别比何军权大11岁和8岁,父母对这个小儿子疼爱有加。至今,何军权还记得第一次下水的情景,那时他的双臂还完好,父亲何华明带着他到屋后的堰塘里玩水,“月亮刚出来,父亲把我放在埠头下的水中,我两只手抓着埠头,两只脚‘扑通扑通’打着水花,一浮一沉的”。“小时候我总在堰塘旁边看鸭子,就想,我要是骑上鸭子是不是也能浮起来?于是一下子坐在鸭子身上,结果呼地沉了下去,那里水很深,我拼命喊救命。有个跟我一起玩的孩子会游泳,他绕着我游了一圈,可是不敢来拉我,我心想,这下完了。索性憋着气踩到水底,一蹦一跳地回到浅水地带。”

与所有残疾人一样,何军权的故事也有个黑色的开头,1981年,5岁的他摸到了村里的变压器……醒来的时候,他看到父亲站在身边,麻醉药的药效还没有过,他的双臂甚至一部分肩胛骨都被截掉了。“爸,我的手呢?”“你被电打到,烧坏了。”“那我以后怎么上学读书呢?”何华明无言以对,更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儿子在最初的几个月中,不停地追问这个问题,“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失去双臂的何军权开始变得敏感,出院后,都是父母喂他吃饭,何华明偶然提起一句:“都是你不听话才把手烧坏的。”听到这句话,他再也不要父母喂饭,每到吃饭时,就把头趴在桌子上叼盘子里的饭菜。上小学时,老师将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高凳低桌,方便他用脚写字。“开始我用脚写的字都有拳头大,越练越小,现在小到我前一天写的字第二天都认不出来。”上学的时候,时常有小孩子嘲笑何军权是“短棒子”,他往往抬脚就踢,还曾把一个同学踢到堰塘里,“他们对军权是又敬又怕”。何华明说。

小学只上了4年半,学校就要拆迁,如果何军权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就要住校,何华明担心儿子被人欺负,就让他辍学在家,帮着家里在堰塘里放鸭子。何军权对这段生活的描述充满了快乐,几个小伙伴整天在池塘中戏水,没有讥讽和嘲笑,他肆意在水中嬉闹。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军权也尝试过很多职业,开过杂货店、放牛、放羊。而在父亲的追述中,他的经历甚至蒙上了某种神秘色彩,“放牛的时候,他用不了鞭子,骑着一头牛出门,只要一吆喝,所有的牛都乖乖跟着,放牛回来他命令牛进栏,第二天早晨,几头牛的位置都没有动。放羊的时候羊都会自己回家。军权没有手,没法赶蚊子,夏天的时候连蚊子都不咬他”。

那时的何军权甚至不知道“残联”是什么样的组织,在村里整日放牛,闲暇时夹着渔竿到池塘边钓鱼,“那时我的脚已经很灵活,可以轻松地把蚯蚓做成鱼饵”。有一天一位残疾的邻居约他一起办残疾证,他问:“残疾证有什么用啊?”“种地时有不少优惠政策,减免费用吧。”跟着邻居,何军权第一次找到残联,填表的时候有一栏“特长”,他想了想,写下“跑步、游泳、跳水”。因为这几个字,何军权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1995年底,荆门市残疾人运动队开始备战省残疾人运动会,四处挑选运动员,何军权因为会游泳就入选了游泳队。当时的主教练是袁先良,时间紧迫,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训练场地,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在荆门石化厂的大浴池中训练一下基本动作。何军权当时的队友冯斌回忆:“那个浴池5米左右,上午就接满凉水,下午的时候放热水供职工洗澡。”每天早晨袁先良带着队员跑步、压韧带,用接满水的脸盆练习换气,在浴池里纠正弟子们的划水动作。冯斌说:“何军权没有手,我就托着他的头让他练腿部动作,浴池特别短,他经常一使劲游出去撞到池壁。”
相关问答
奥运冠军背后的真实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5:50
答:东京奥运会,让中国和全世界都认识了来自于广东湛江的跳水小将全红婵。 1、绝对实力。14岁的全红婵,在五跳中以三跳满分的实力打破历史记录,摘下金牌; 2、天真可爱、一尘不染。单纯的参加训练,单...
全文
一个2008奥运冠军背后感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5:05
这几天中国选手一枚枚金盘的落定,可是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像陈燮霞,龙清泉,郭文珺,吴敏霞,是这几天以来闪闪发光的名字,人们注意到的,是特定一刻、当他们站在世界之巅时的辉煌,是得到奥运金盘...
全文
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
2个回答2023-11-10 16:36
比如,郭文珺10年没有见过父亲、江钰源7岁就离开了家、龙清泉曾靠捡矿泉水瓶谋生。这些冠军或出自农村,或来自于困难的工人家庭。窘迫的家庭环境赋予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艰难困苦磨炼出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
全文
北京奥运会冠军背后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10:02
林丹被誉为“超级丹”,他是羽坛第一男单选手,他与谢杏芳的恋情成为佳话,北京奥运会让他如愿以偿,登上了冠军领奖台,一雪兵败雅典之耻。 但林丹成功的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球迷祝福“不要再输给...
全文
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
3个回答2023-11-11 15:35
陈艳青:赢奥运两金举世无双 冠军背后几多艰辛 陈艳青的入选并没有多大特殊,那时候,她还是个11岁的小女孩,参加市里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正好曹新明也想去看看比赛,为队伍找点好的苗子出来。正在投垒球的...
全文
奥运冠军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3:10
奥运冠军张怡宁小故事:扮酷的丫头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
全文
奥运冠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1:54
孟关良:乌篷船里走出的奥运冠军 去过绍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的乌篷船,但当孟关良奋力划下最后一桨超越所有对手率先撞线时,人们也许根本不会把这位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皮划艇历史的奥运冠军,与乌篷船联...
全文
奥运冠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23:34
奥运故事 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前的火炬接力,作为一项传统活动,从未间断过。但直到2000年的悉尼喊罩奥运会,火炬传递才有了自己的主题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之前的历次火炬传递...
全文
奥运冠军是谁
1个回答2022-07-09 04:04
我只知道 我不是。
奥运冠军有哪些人?
1个回答2022-11-20 02:24
王志志李小双李大双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