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时什么呢?

2023-11-27 12:00

3个回答

《满江红》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创作的一首名篇,描写了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后,他的部将们怀念岳飞的英雄事迹,决心继续抵抗金军的壮志豪情。这首词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背景: 《满江红》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正面临金朝的侵略和压迫。岳飞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军事上多次取得胜利,被誉为“武林盟主”。然而,由于官方政治斗争,岳飞被陷害成为“奸臣”,被捕并被处死,这在士人们之间引起了强烈的愤怒和失望情绪。

文征明的个人经历: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曾是岳飞的铁杆支持者,因此文征明从小就听闻关于岳飞的英雄事迹。文征明本人也对岳飞抗金的精神和忠诚深感钦佩,他的创作受到了这些情感的影响。

抒发民族情感: 南宋时期,民众普遍对金朝的侵略感到愤怒和不满。《满江红》表达了人们对金朝侵略的愤怒,以及对岳飞英雄事迹的钦佩和怀念之情。这首词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民众的民族情感,成为了一种抒发抗争意志的表达。

综上所述,《满江红》的创作背景主要涵盖了南宋末年抗金战争的历史背景、文征明个人的家庭传承以及民众的民族情感,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色彩。

《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是: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金国大举入侵,破汴京,俘徽钦二帝,一片腥风血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率领岳家军收复了郑州、洛阳、商州、虢州等地,准备渡过黄河,继续用兵,直捣金国老巢黄龙府。这时离成功已指日可待,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原文】

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胡虏(lǔ):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问答
关于满江红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2-04 13:18
1、《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2、《满江红》的背景: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成立,金朝当时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
全文
请问《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0 19:45
靖康被抓,岳爷爷出征
《满江红》的背景是什么?
2个回答2023-11-25 21:59
《满江红》有两首,分别是北宋时期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明末清初的《满江红·兵出潼关》。 北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背景是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成立,金朝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宗与宋钦宗。南宋成立后大举抗...
全文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1-29 20:45
满江红创作的历史背景: 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
全文
满江红写怀的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3-04 10:54
满江红写怀的写作背景如下: 岳飞写满江红时,正是宋朝风雨飘摇,民族饱受磨难屈辱的时代,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每一个忠义之士都莫不切齿痛恨金人的残暴,欲图恢复,重整河山,岳飞正是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
全文
满江红写怀的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3-05 11:26
满江红写怀的写作背景如下: 岳飞写满江红时,正是宋朝风雨飘摇,民族饱受磨难屈辱的时代,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每一个忠义之士都莫不切齿痛恨金人的残暴,欲图恢复,重整河山,岳飞正是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
全文
满江红的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6 19:19
1、《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2、《满江红》的背景: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成立,金朝当时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宗...
全文
满江红电影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04 19:09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是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7年),也就是在岳飞死后第五年。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秦桧37岁时随宋徽宗、宋钦宗一起被金兵押往北方,在那个时候秦桧还算是赵宋的忠臣,当...
全文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2-11-30 14:29
岳飞抗击金兀术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10 20:01
《满江红》选自《龙都--古韵临安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满江红》,几百年来总是不断的被传诵,也会透过不同的乐器为之诠释,本乐曲系根据琴歌改编,苍劲、悲壮的曲调有别于歌曲的表达方式。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