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教学随笔】教育者的眼——从一个告状说起

2023-11-28 13:45

1个回答
      周三,一下科学课,几个孩子就跑来告小A的状,说他又打人了。金老师也把我拉到一旁,关心地提醒道:“你要关注一下你们班几个孩子。我们出去看植物,几个小孩闹矛盾,我听到小B和小C两个小男孩到一旁说,小A打人,我们都不要理他。你还是要引导一下,不然这个孩子可能会被孤立。”

      听完金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这些问题单拎出来看,好像指向都不妙。有打人问题,有孤立他人的倾向。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我不是警察,不是法官,我是一个班主任,一个教育者。就像《教育的情调》一书中所说: 教育学是一门复杂又细腻的学问。教育者的眼,看到的往往不是问题,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这件事的发生与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些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我该如何教育他,才能使他长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千头万绪,还是先回到问题发生的情境,从了解做起吧。唤来小A,他的笑容已逐渐凝固,神情戒备,大底是猜到了我要说什么。

      我摸摸他的头,问他:“为什么要动手呢?”“我想跟他们玩啊,结果他们打回我,我生气了才打他们!”长长的睫毛下,泪水已如小珍珠般涌出。

      “你是怎么和他们玩的?动手,还是动口?”

      “动手了,但我是轻轻的”

      “轻重可不由你说的算,你觉得轻,别人觉得重,这不就闹矛盾了,总是动手,就不怕一个朋友都没有吗?”我问

      “不怕,哼,我不需要朋友!”小A涨红了小脸蛋,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看样子生气小怪兽马上要跑出来了。

    哦,其实这事儿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因为喜欢啊。想做好朋友,才会闹在一起,但又不懂得如何表达这份喜欢,于是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尝试,结果碰钉子了!

      一年级孩子课间难免玩闹,特别是像小A这样比较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可能拍拍打打,就是他认为表达友好的方式。为什么别人和我想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别人对轻重的感知和我不同呢?小A不能理解。 这是换位思考能力欠缺,未掌握正确交友方式方法导致的行为偏差,并不是孩子的品行问题。

      小A自尊心很强,我不打算靠说教让他服气,也不认为必须让孩子感觉更糟糕才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使出了“惯用伎俩”——吉祥物娃娃来帮忙。

    说起吉祥物娃娃做教育,对于低年级娃娃而言可太奏效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泛灵论”的显著特点,孩子相信万物有灵,所以,以吉祥物娃娃的口吻来讲道理,孩子更易接受,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对小A说“你喜欢天天吗?看咱们班的天天,有一对毛茸茸柔软的翅膀,当它和你做朋友时,如果它拿小翅膀扇你,你还跟它玩吗”我一边说,还一边配合着夸张的动作演绎。

      小A听闻,神色立马阴转大晴天,破涕为笑:“扇我我会疼的,我就不想跟它玩了”

      “那是你觉得疼,天天可不觉得!它的翅膀那么柔软,扇人怎么会疼呢”

      “老师你刚刚说了呀,轻重是对方说了算,它扇我我就可能会很疼”

      “哦,是我忘了,对啊,动手不是个好的交朋友方式。那你希望天天怎么做呢”

      “它可以用翅膀抱抱我!或者跟我聊天!”

      “你说得太对啦,所以你会像天天一样,柔软地用语言和别人交朋友,不要让别人感觉到疼吗?”

        小A欢快地点点头!“糟糕啦”,我戏精上身地继续演着,“今天你是不是已经让你喜欢的小伙伴疼了?”

      小A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很主动地说“我这样做不太对,我待会跟他们道歉。”

        我肯定了小A善于自我反思,乐于改正错误的好品质。这时正好上课了,我便和小A约定好,如果下节课间不用我提醒就去和小伙伴道歉,我会送他一张天天表情包。一节课40分钟,孩子真的能记得吗,我也不确定。

      课间,我又到班上来,一见到我,小A就兴冲冲跑到我身旁,“老师,我刚刚一下课就跟他们每个人都说了对不起,他们也原谅我,我们还是好朋友!”

      他浑身洋溢着快乐,说完就要去找小伙伴玩,连我答应的奖励都差点忘记拿。我把天天表情包送给孩子,再一次表扬了他,也请他看着天天就常常想着要温柔待人,孩子便乐呵呵地跑走了。

      虽然短暂解决这次交友冲突,但我知道,我需要做的事情绝不止步于此。 一个问题的背后,有个性的特点,也藏着共性的需求。 小A属于胆汁质类型的孩子,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和急躁,所以同龄孩子会遇到的问题,经常由他发起“冲锋的号角”。通过他今天遇到的困境,我意识到,随着班级的孩子日渐熟悉,该把交友技能培养系列课提上日程表了。社会交往是一项技能,其中包含尊重他人、学会赞美、接受差异、理解独特性、防止偏见、学会说不、学会沟通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无师自通。

          经过思索设计,第二天的无极阅读课上,我开启了交友系列课程的第一课——知道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在交友过程中怎样的品质是受欢迎的,愿意主动发现朋友,珍惜朋友。

      这一课,我为孩子的准备了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在这个故事里,大猩猩想要一个朋友,所以在树叶上写了“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时5元。”小女孩咪咪租下了大猩猩的友情,每天和大猩猩一起玩石头剪刀布,输了要被踩。刚开始,大猩猩不会玩,总是输,被踩的很疼。后来大猩猩学会了,第一次赢了,当它抬起脚,发现咪咪很害怕时,只是轻轻地踩下去。后来,大猩猩再也没有赢过,每次都故意在游戏中输掉,让咪咪踩它的脚。有一天,大猩猩决定不再收咪咪的钱,它带了小饼干给咪咪吃,可是咪咪却搬家了,再也不回来了。大猩猩很伤心,它又在树叶上招租了,但是这一次,它写的是:“我有友情免费出租”。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探讨了几个有梯度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观察大猩猩的表情,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没有朋友的大猩猩和有朋友的大猩猩。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寂寞的”、“忧伤的”和“幸福的”、“快乐的”两组形容词。我总结道“朋友很重要,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第二个问题,大猩猩为什么要故意输掉游戏?孩子们说,因为它很喜欢咪咪,它想要朋友。我总结道:“朋友很珍贵。”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咪咪愿意一直花钱租友情,和大猩猩做朋友?你们觉得大猩猩哪里特别好?孩子们说:它很友善、很有爱、愿意输掉比赛,为朋友着想、包容......我把孩子们说的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黑板,并总结:“这些,就是成为一个被别人喜欢的朋友需要有的东西”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大猩猩不收钱了?有孩子站起来响亮的回答:“好朋友不是买来的!”是的,友情,是无价的,我总结道。

      为什么要提出这四个问题呢?那是因为,当小朋友之间交往加深,矛盾不可避免会出现,成年人之间交友都会吵架,何况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只有意识到朋友很重要,不是一个物品想不要就不要,孩子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和朋友重归于好,最终养成相应社交和换位思考技能。像小A当时随口说出自己不需要朋友,显然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绘本最好玩的地方,我问孩子们,大猩猩身边真的只有咪咪一个朋友吗?我出示了语言框架“大猩猩,我发现______在________”,带领孩子们一起回到绘本。这一次,我们发现,大猩猩在和咪咪玩的时候,他们的身边出现过小老鼠、鳄鱼、鸵鸟、犀牛、兔子、豹子、狮子......如果大猩猩愿意主动去找朋友,其实,他的朋友可以有很多很多。

      这个问题,是为班上和大猩猩一样不太擅长交朋友的孩子而设的,我相信一定有个别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班里还没有好朋友,也暂时没被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个绘本,去鼓励这部分孩子也要勇敢迈出寻找朋友的第一步。

      课堂的最后,我请班上孩子自由说说自己的朋友是谁,要求孩子们除了说跟自己玩得最好的那个,也要挖掘一下其它好朋友。孩子们一听就来劲儿了,纷纷站起来说,我跟XXX玩得最好,但我的好朋友不止她,还有谁谁谁也是我的好朋友,课堂瞬间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小A也举手了,他用洪亮的嗓音大声说:“小B和小C是我超级超级好的朋友!”,我一听就乐了,小B和小C接着也举起了小手,他们都说小A是自己的好朋友。

      看着课上他们仨相视大笑,我知道,我不需要再去找小B和小C做更多的谈话,孩子已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明白了彼此的重要

        但是,对于小B和小C的教育,也不止于此。和小A一样,他们只是一个代表,肯定还有很多孩子在矛盾发生时,在自己感觉与人交往不舒服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能生气起来也会用叫大家不要跟某某玩的做法来解决问题。关于团结友爱、与人为善、正确交往,要进行的系列课还有许多嘞!《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威力和朋友》、《我爱交朋友》、《敌人派》、《他和我想的不一样》等等绘本都在咱们班的无极阅读课表里排好队啦。

      与此同时,我也请孩子回家做一个视频分享的小活动,和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朋友,并在群内共享。孩子的教育,一定需要家校双方携手助力。对于爸爸妈妈而言,学业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但是人际交往却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这个小作业一方面能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了解孩子喜欢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了问题,也能及时私信老师沟通。正好这一个月都会与孩子谈交友,这样,我也能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

    一个小告状,带来了一个月的系列课,不是小题大作,而是教育学式的“看见”:始终保存、保全、尊重和保护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

      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所做的努力是否会绝对起效,但只要常常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用同理心感受,用积极心理学关照、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在”,我想,我们总会和孩子一起找到那条于他而言对的路。
相关问答
教育随笔:怎样对待孩子告状
1个回答2024-02-09 03:14
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告状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因为孩子感觉到了不公平,但是他自己没有力量去解决,所以希望寻求大人的力量,去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另外一种情况,孩子告状这个行为,得到了大人的...
全文
教育随笔:告状
1个回答2023-12-16 12:18
进入中班下学期后,我班上的孩子到老师处“告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天总是告状声不断,听又来了 罗:“老师,徐上课拿着玩具。” 吴:“老师巍巍打我。” ...
全文
幼儿教育随笔:如何对幼儿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1个回答2024-01-19 03:21
这个好像是证的问题,不用转专业吧,有朋友之前读学前教育3年中专,然后转大专2年还是学学前教育,但是里面也有小学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考了小学的教师资格证呢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家长应该怎样教育爱告状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01 21:08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点: 1.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2.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3.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
全文
教育随笔写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20 04:09
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它有时像小品文或杂文,有时又像日记或杂记,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一些样式: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育随笔的范畴。我们今天提倡...
全文
怎样教育爱告状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1-29 14:48
展开全部 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
全文
怎样教育爱告状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1-19 00:06
展开全部 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
全文
要如何教育爱告状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17 11:34
在幼儿园中孩子告状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这种行为能让老师在无暇顾及各个孩子时,也能及时了解到一些幼儿的情况,但同时也会给老师在处理上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在面对孩子告状时,如果不分好坏的批评告状的孩子,...
全文
为什么不要随便告状?
1个回答2023-11-29 19:38
    我家有本幼儿情商启蒙书《请不要随便告状——除非是大事》,来我店里混熟了的几个小孩,每天都拼命的来我这告状。我特意拿出书让他们看,问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不要告状?可是没有一个小孩看,也没有人愿意...
全文
成功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随笔)
1个回答2024-02-27 04:32
    自我教育首先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研究上,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