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开放三胎:年轻男女不想生孩子背后的3个原因,很真实

2023-11-30 02:30

1个回答

这段时间,各路专家总是在开放几胎,以及什么时候开放几胎这些事情上,不断发表一些言论,搏动着大家的眼球,挑拨着大家的神经。

先是大谈我国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人口结构极其不合理,老龄化严重,长此以往的话国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把这些影响降低到最小,专家在那里郑重的给大家建议:开放三胎。

说实话,开心爸爸作为一个爸爸,确实是能够理解专家们的立场,以及他们明知道会被喷还是要坚持提出这样建议的原因,毕竟这么些年来,各种方式方法都尝试过了,效果也真的不怎么样,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危机了。

我们来看看开放二胎五年来生育的数据。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约为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2017年出生人口约为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6年出生人口约为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这些明晃晃的数字,以及不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都在表达着适龄男女的生育意愿在不断的降低。

不过理解归理解,真的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开心爸爸也会和广大网友一样。

就连反驳的理由都差不多,“连婚都结不起,生个什么三胎啊!”,“眼看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了,就别和我说这种没意义的建议了。”,“生孩子这种磨难,有一次就够了,我又不是受虐狂。”,“你是家里有矿啊,还是能承包鱼塘啊,没有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一个人吧!”等等。

确实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考虑,人口结构的合理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往大了说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香火传承”。但是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来考虑,孩子可真的不是头脑一热就可以生的,特别是二胎三胎,更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生孩子,特别是生好几个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压力。

而这种经济压力会随着孩子的增加,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让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一方面,养孩子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花销。

开心爸爸就看过网上有很详细的,关于孩子在各个阶段的花费,简直是让人咋舌不已。比如3岁前,虽然说孩子没有太多的关于教育的支出,但光是奶粉纸尿裤,以及相关玩具衣服加起来也至少在3-4万的样子了。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更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不断,花销更是直线上涨,最少也是工薪家庭中一个人一半年薪的样子。

而等整个把孩子送到大学,一直到毕业,整体花销在100万到197万之间,这就是开心爸爸这个城市一套三居房子的价钱啊,真的是太难以招架了。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孩子,如果生二胎的话,花销就是上面数字的2倍,生三胎的话,就更加不计其数了。所以如果仅仅只是从养孩子花销的角度来讲的话,家里没矿或者不是富二代的话,直接就不用想着多生孩子了。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精细养育是养孩子,粗放式养育也是养孩子啊,为什么不能稍微粗放一些,花销就会少很多啊!但说实话,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精英教育长大的,与其给不了孩子一个比较明确的未来,还不如不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呢!

另外一方面,养孩子的隐性花销也并不少。

对于双职工并且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多一个孩子势必需要爸爸妈妈有一个人做出牺牲在家带孩子,而这种选择又意味着少一个人工作少一份收入,此消彼长经济压力就更加大了。

所以,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年轻男女不想生孩子,不想多生孩子,实在是切切实实的经济压力太大了。

之前就看过一篇报道,有46%的女性普遍认为,自己手里面有30万以上的储备才敢想着生孩子,也从侧面说明了生孩子后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

生孩子,对妈妈来说还意味着 健康 的压力。

众所周知,生孩子对每个妈妈的身体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很多时候会伴随她们终生。

比如顺产的妈妈,生孩子的时候就要承受宫缩的疼痛,产道被撑开到十指的疼痛,手剥胎盘的疼痛,下面被侧切的疼痛,以及生完孩子压肚子的疼痛。

而且,生孩子对妈妈身体的伤害还不仅仅 如此。

前段时间,著名女星陈嘉烨就在微博上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生完孩子后,身体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做剧烈运动,一动就会尿失禁”;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某个采访上,女神汤唯被指责“经常去厕所”而当众落泪,这也是她生完孩子后身体上留下的“后遗症”。

这主要是因为顺产的时候,因为宫缩以及宝宝通过产道,导致盆底肌肉受到损伤或者是尿道被撑到松弛,如果没能及时重视起来,并且针对性恢复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上述那些女明星的“窘状”,再严重的甚至会子宫膨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而剖腹产的妈妈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说剖腹产可以不用经历宫缩的阵痛,也不用经历手剥胎盘的疼痛,但一样需要经历压肚子的疼痛。而且相较于顺产妈妈,剖腹产妈妈们恢复起来会更加困难,不光是看得见的肚子上的伤口,还有看不到的子宫上的伤口。

还有些妈妈们,剖腹产的时候对麻药产生了耐药性,产后身体也会经常腰酸背疼,手脚酸痛,这都是生产的后遗症。

更重要的是,剖腹产妈妈生二胎或者三胎的时候,遭遇凶险的概率也大了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子宫伤口恢复的不好,疤痕不是很牢固,这样随着肚子里面宝宝的长大,妈妈们的子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旦发生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还有更为凶险的胎盘长在了子宫的疤痕上,这也就意味着娩出胎盘的时候,子宫会随之破裂,随之而来的大出血一个止不住,妈妈们就会面临着生命危险。

所以,看上去好像是轻轻松松一句话,“建议开放三胎”,但生孩子背后,妈妈们要面对的身体上的危险,就被专家们选择性的忽略掉了。

当然,生三胎还意味着教育上的压力。

近些年来,孩子的教育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场的军备竞赛:

小城市的爸爸妈妈们,忙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及兴趣班,期待能够给孩子未来的考试中增添一点砝码;著名的海淀妈妈呢,更进一步,直接给孩子买学区房,追逐更精英更优质的教育环境;香港的妈妈就更别提了,独创的把孩子的出生月份都提前定好了,就为了上某个贵族幼儿园......

爸爸妈妈们关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可见一斑。

虽然说国家大力倡导,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但是在很多城市中,教育焦虑还是无处不在。不仅仅是爸爸妈妈们焦虑,孩子们在这种焦虑下也是压力很大。

比如自从创办以来就备受争议的衡水中学,一年上热搜至少十几次,每次都是被大家口诛笔伐,什么“磨灭孩子的灵性”什么“就是一个高考的工厂”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都有很多寒门的孩子,承受住了学习的压力,进入了名校的大门。前段时间,10年前高喊“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衡水中学学生李松上了热搜,现在的他已经是常驻联合国外交官了。

不得不说, 社会 进步到现在,孩子们特别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拼的还是教育,还是高考。

在这种形势的反推下,爸爸妈妈们身上的教育焦虑可想而知,孩子教育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生三胎更是将这种压力放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然,说了这么多开心爸爸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告诉大家不生孩子是最好的。

其实,孩子作为爸爸妈妈生命的延续,确实是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开心爸爸都累到不行,但是听着那个小人儿亲切的叫着爸爸,并且热情的上来亲一口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就算是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开心爸爸只是想说,生孩子这件事,还是应该自己拿主意,而不是专家说生三胎我们就盲目的跟着生三胎,而是要综合考虑家庭情况,以及妈妈的身体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相关问答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2个回答2023-07-29 06:15
因为所谓的专家都是坑蒙拐骗的骗子。所以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个什么梗?
3个回答2022-11-07 00:54
这个梗来源于前段时间,专家建议年轻人买房比租房划算,认为这是购房的好时机。根本不懂我们当代年轻人对于买房有怎样的困难,所以引起网友的群嘲,从而才有“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这样的热搜话题。
专家建议开放三胎:年轻男女不想生孩子背后的3个原因,很真实
1个回答2023-11-30 03:11
这段时间,各路专家总是在开放几胎,以及什么时候开放几胎这些事情上,不断发表一些言论,搏动着大家的眼球,挑拨着大家的神经。 先是大谈我国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人口结构极其不合理,老龄化严...
全文
0-6岁的宝宝如何在家里学习少儿英语?求一些专业的方法与建议。
1个回答2024-01-20 13:18
查找些英语词和英语小故事,玛.玛洛可讲故事,还有总之很多,多听,不要急于教,等孩子有兴趣,主动想说时再结合生活慢慢教!多听,少说教!祝你成功!
年轻人,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们去送外卖?
1个回答2022-11-18 05:15
因为没有前途
给年轻父母的几点建议
1个回答2024-02-12 13:20
给年轻父母的几点建议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近些年家长最头疼和焦虑的问题。很多父母 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很多父 母没有看到自己身上问题的存在,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来...
全文
我想专升本,有什么好建议吗?
3个回答2022-12-27 02:41
不管面对什么,第一步都应该是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呢?只有清楚的知道要什么(还要符合你好我好世界好三赢),然后你的决定对你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不知道要什么,什么决定都是错误。有位哲人说: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
全文
专家建议6岁小朋友应该认识哪些字
1个回答2024-02-17 21:49
我曾经也和你有过一样的顾虑,我也下决心要教孩子认字,我是这样做的,选一本字比较大的故事书,然后挑一个不太长的故事,天天都和宝宝一起读这个故事,坚持一段时间再换另一个故事,也是天天读,经过一个多月...
全文
专家建议6岁小朋友应该认识哪些字?
1个回答2024-04-30 07:46
我曾经也和你有过一样的顾虑,我也下决心要教孩子认字,我是这样做的,选一本字比较大的故事书,然后挑一个不太长的故事,天天都和宝宝一起读这个故事,坚持一段时间再换另一个故事,也是天天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