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1: 为什么精英教育会阻碍个人成长?

2023-12-01 08:27

1个回答
优秀的绵羊:那些头顶光环的精英名校生,他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内外兼修、与人交谈时自信又阳光,没有人会否定他们的优秀。同时,他们也是温顺的“绵羊”,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了一个充满着焦虑、恐慌、空虚与孤独的内心。他们“乖巧”地跟着既定的目标向前走,考入名校是他们从出生起就被定下的未来。他们被培养得很擅长解决手头的问题,却根本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对于精英教育的评价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精英教育确实培养出了一批很优秀的年轻人,但同时,它也使得一部分精英们成为了“优秀的绵羊”。

本书的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其中,有10年是在耶鲁任职。在接触了无数的名校精英后,他发现,那些“优秀的绵羊”接受到的价值观是自己排斥却无法摆脱的,同时,因为没有接受到足够多的训练,他们对于如何构建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的迷茫。

虽然学校不同、国籍不同、性别不同、年纪不同,但这些“优秀的绵羊”们有很多的共性。而下面,我想详细介绍其中的三点:

第一,他们对成就与成功有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资质至上是他们的价值观。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成就,他们格外看重做事的效率。要做有意义的事,目的性强,才能比同龄人更早地获得成功。部分名校大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明确了未来将会继续深造,读研。为了使自己提交的申请表更具竞争力,他们在大学四年间会做好一系列全面的准备。

首先,当然是大学四年的平均成绩,必须要使它们尽量保持在一个全科均A的水平。而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超越他人的智力与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参加校内或者校外的竞赛,并获得一定的名次,才能更快地凸显出他们与普通学生的不同。除了在校期间要努力外,每年的寒暑假也同样不能松懈,要去企业实习。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世界500强的名企实习。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实习结束后,还可以请老板帮忙写一封推荐信。最后,还要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加入社团组织,这才能体现出自己是一个综合型人才。

一份四年平均A的成绩单,一封世界500强名企老板的推荐信,一个校内竞赛的获奖证书,一张志愿者证明,再加上丰富的社团活动经历,我相信没有名校会轻易拒绝一位这么优秀的学生。

若是能在大四毕业时,交出一份这么满意的答卷,不用想,他们必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但这份答卷,真的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吗?

还是在整个精英教育系统培养下,他们被灌输的下意识举动?

这,就不得而知了。

而从小受到精英教育的影响,优秀的精英们会更加爱惜和尽可能多地去增加那些能衡量他们资质的指标。这些指标代表着他们未来的命运,他们的身份,和他们的价值观。

第二,压迫式对成功的追求,使得他们害怕示弱,恐惧失败。

在我学生时代,经常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每天叫嚷着不需要太努力复习,跟别人说自己一回家就玩游戏,晚上很早入睡的同学,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

莫非他们真的这么天资聪明?天赋异禀?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从不复习?

不,绝不是这样,他们只是不敢承认自己私下有多努力。

如果自己大肆宣扬的努力没有换来一个好结果,那就只会换来众人的嘲笑。旁人会用带着同情的目光安慰你:“没事,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指,你的智商也就那样。

正是因为在长期竞争的环境下,很多精英们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害怕失败会带给他们痛苦,虚无与满满的孤独感。

斯坦福学生之间就流传着一个名词,叫做“斯坦福狂鸭症(Stanford Duck Syndrome)-- 平静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鸭子,它的身姿优雅而平稳。可是在湖面下,它的鸭掌却是在疯狂不停的摆动,才能使自己往前滑行。很多时候,表面的平静,只是为了掩饰内在的千疮百孔。

前任哈佛学院院长哈里·R.路易斯(Harry R.Lewis)也曾说过,很多学生只愿意选择自己有机会获得优秀的课程,而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他们认为获得全A成绩比把所有时间花在深究某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重要。不甘落于人后,门门都有所涉猎,使得很多精英学生更愿意求稳。

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所谓的“坏学生”反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敢于去突破,开始创业。因为相比那些精英而言,他们无惧失败。

第三,他们懂得如何掩饰自己的问题,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优秀” 的人设。

很多精英学生,他们成绩优异、与人相处融洽、很多都会担任班级或者学院的干部职位、他们八面玲珑,非常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学生”。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讨好”老师、父母,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他们或许不如看上去的那样开心,那么阳光。

习惯并爱上了这种被众人称赞的感觉后,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优秀” 的人设。即使现在的自己并不能百分百符合这个人设,但是努力成为这个人设变成了他们的目标。在他们的内心中,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是能令自己真正感到幸福的事。

渐渐地,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模糊了,迷茫了。即使有着名校毕业的经历,即使在众人羡慕的名企上班,即使拿着一份不错的工资,他们也会时不时地问自己: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还是这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设?

哈佛大学资深本科招生办主任 威廉·R.费茨蒙斯(William R.Fitzsimmoons)曾说过,即使是曾获奖无数的优秀精英学生,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下脚步思索,到底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而很多被社会公认有成就的职场人士,他们有时也会迷茫,感觉自己只是做着他人所希望的事,总是在追逐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从来没有活在当下,而是不停地往前赶。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

本书的作者认为,精英教育会阻碍个人成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会使人极力回避风险。

当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永不犯错。先不说这个容不容易实现,光是想要达到这种结果,得花费多少精力牺牲掉多少东西啊?

所以,我们是时候敞开自己,与内心对一次话,看看它到底想要什么。

同时,对自己多点宽容,犯错不可怕,只要不停止进步就够了。
相关问答
优秀的绵羊经典句子加为什么喜欢
1个回答2023-08-17 20:22
因为经典的句子都是永垂不朽的,都是大家认可的
阻碍很多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5 21:56
碍手碍脚、到处碰壁、碍足碍手、格格不入、荆棘丛生、窒碍难行
阻碍很多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08:36
碍手碍脚、到处碰壁、碍足碍手、格格不入、荆棘丛生、窒碍难行
形容“阻碍”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02:15
碍手碍脚 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二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碍足碍手 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家里的公婆阻碍教育孩子,特别宠孩子,该怎么沟通呢?
1个回答2024-01-20 13:57
         你好!公婆阻碍孩子学习,应该好好的沟通,可以给公婆说,宝宝5岁以前是孩子智力等能力开发的最好时期,你不想让自己的孙子成为一个不聪明的孩子吧,不让宝宝学习,不是娇惯、疼爱,而是对孩子的...
全文
家里的公婆阻碍教育孩子,特别宠孩子,该怎么沟通呢?如题 谢谢了
1个回答2024-01-23 16:59
你好!公婆阻碍孩子学习,应该好好的沟通,可以给公婆说,宝宝5岁以前是孩子智力等能力开发的最好时期,你不想让自己的孙子成为一个不聪明的孩子吧,不让宝宝学习,不是娇惯、疼爱,而是对孩子的放纵,严重影响孩子...
全文
女儿马上四岁,该如何教育让她可以既快乐又优秀?
1个回答2024-01-26 12:45
我想你的孩子四岁了,也已经上幼儿园了,那里的小朋友很多,又有幼儿玩具,老师每天还给她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还能看到儿童动画片,学一些舞蹈,唱歌,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只要在幼儿园他她已经很快乐了。 ...
全文
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
1个回答2024-03-12 15:29
让学生 劳役结合 训练 加 游戏 你是 高中 初中 小学 怎么都是一些笼统的问题 挨 怎没回答啊
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1-18 10:59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不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首先要对小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不能打骂,可以讲些故事或者事实让小孩理解老师是很伟大很辛苦的,听老师的话可以使自己更优秀让更多的小...
全文
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1个回答2024-01-27 13:34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