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是什么意思?

2023-12-01 10:13

4个回答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它的大意是公仪休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进献。公仪休都不收受,他有一番道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收。如果收了,就要仰仗别人的脸色,仰仗别人的脸色必定会枉法,枉法就做不了相国了。如此一来,就算我喜欢吃鱼,他们也不会送了,我也买不起了。如果不收,就不会失去相国的官位,我喜欢吃鱼自己就能买,我一直都会有鱼吃。

韩非评论说:“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什么意思?大白话就是:这就是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明白了别人帮我不如自己帮自己。

类似公仪休这样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比如“孙叔敖贵寝丘”、“范蠡功成身退”等。

孙叔敖当楚国令尹三起三落而不改于色,临死告诫儿子:“楚王多次要封赏土地给我而我都没要。我死后楚王一定会封赏你土地,你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封地。有个地方叫寝丘,土地贫瘠而且地名不吉利。如果你得到这块封地,你就可以长久占有它了。”后来,果然象孙叔敖说的一样。

范蠡的故事为人熟知,助越王灭吴后,即辞官连夜而去。后世盛传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就是范蠡。且不说这传说是否属实,只要看看没有听从范蠡劝告而留下继续做官的功臣文种最后的命运,就知道范蠡做出了多么明智的抉择。

这几个故事有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很善于为自己的利益长远谋划,不贪图于眼前的小利。其次,他们在谋划自己利益时都没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第三,他们都明察秋毫般看到了别人的私心。

应该说人人都有私心,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私心。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在为自己打算时是不是选择了真的对自己有利的办法?这些故事至少说明谋自己的利益并不一定要以损害他人为前提,损害他人有可能招致祸害,能不能达到最后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还不一定呢。

这几个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是一般的聪明,我想这里面的智慧该是我们现在一些具有特殊地位身份的人该学习的吧!
相关问答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24 12:05
意思是: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我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比喻自己喜爱某种事物,就能理智地放弃享用这种事物。
解释下列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个回答2024-03-05 11:28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嗜:喜欢,嗜好。 何也:是什么缘故(原因)呢?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 译...
全文
公仪休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为什么?
1个回答2023-12-02 19:36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一个...
全文
鲁相嗜鱼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1-22 14:47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樱笑旅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升吵枉于法,则免于相。虽...
全文
嗜鱼如命照样字写词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7 21:20
爱子如命。守身如玉。
鲁相嗜鱼
1个回答2024-02-18 18:07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原文】   ①公孙仪②相鲁③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④不受。其弟子谏...
全文
鲁相嗜鱼拒鱼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06 05:13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②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 ③相鲁:做鲁国宰相。 ④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⑤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⑥下人:迁就他人。⑦...
全文
鱼夫和金鱼的故事得到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1-10 21:52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渔夫和金鱼》.它的内容很丰富,我就简单的讲几句吧:从前,有一个渔夫,他经常出去大鱼.有一次,他捞最后一网的时候,捞上了一条红金鱼,渔夫刚抓住红金鱼,红金鱼就说话了...
全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之
1个回答2023-12-07 05:59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一个...
全文
公仪休嗜鱼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2-29 06:05
1、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2、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