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非杀蛟原文及翻译

2023-12-02 00:54

1个回答

次非杀蛟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扩展知识:

次非杀蛟,别名次非斩蛟,是《吕氏春秋·知分》中的文章,作者吕不韦。

吕不韦早年往来贱买贵卖,累积千金家财。后在邯郸结识子楚,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国王位,又献赵姬生秦王嬴政。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被拜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吕不韦登相位后,模仿战国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达三千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学所闻著写成书,汇集而成《吕氏春秋》。秦王十二年(前235年),秦王嬴政恐其叛变,吕不韦遂饮鸩自杀。

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内容包含哲学、史学、政治、道德、天文、地理、农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尤其对后稷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战国秦汉之际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著作。

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在思想上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完整的统治理论和依据。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有严谨体系的学术著作。

相关问答
刺非杀蛟道理?
1个回答2024-02-24 02:56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了大家利益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做正义的事,要讲究“见义勇为”,要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如果畏首畏尾,甚至苟且偷安,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4 10:43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当最凶恶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的紧要关头,只有不畏惧和退缩,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才能转危为安。...
全文
次非杀蛟的道理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2-04 03:32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当最凶恶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的紧要关头,只有不畏惧和退缩,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才能转危为安。...
全文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16:27
这个告诉我们的寓意就是我们不要轻信的相信别人,同时我们一定要理性的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次非杀蛟的简介
1个回答2023-12-24 00:23
摘录于《吕氏春秋·知分》。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全文
次非杀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03:32
《次非杀蛟》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们: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16 11:18
《次非杀蛟》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们: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周处杀蛟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8 08:27
【周处杀蛟】银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亏如。又名《周处》、《周销搏启处除三害》。
次非斩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20:44
1 次非斩蛟的...
全文
谁知道次非斩蛟的意思啊
1个回答2024-01-22 02:09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 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