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夫人法则:如何科学提升孩子的“钝感力”?

2023-12-02 15:34

1个回答

“钝感力”对孩子的人生有多重要?



医学家、小说家渡边淳一认为:钝感力即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 “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甘地夫人”法则,讲得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钝感力”。


甘地夫人


印度前总理 甘地夫人 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一场大病需要手术。


术前,拉吉夫非常紧张、恐惧。


医生打算说些善意的谎言,如“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来安慰孩子。


但甘地夫人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接着,甘地夫人来到儿子拉吉夫床前,平静地告诉他:


“可爱的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之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勇敢地忍受了一切。


把困难说成没事,这种安慰带不来任何帮助。


但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告诉他真相,鼓励孩子接受,他反而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掩盖真相,让孩子更加恐惧,教他学会接受,才是反转的开始。


这就是著名的 “甘地夫人”法则 ,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提升“钝感力”。


现实生活中,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挑战的孩子不在少数。


很多父母要么就骂他没出息,要么以善意的谎言骗孩子面对?


这两种方式显然都不合理。


骂伤孩子自尊,解决不了问题;

哄骗孩子去试,知道真相后更加难以接受。


甚至产生 一系列负面反应。


比如,孩子本来就害怕,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去试,只会加深恐惧,还可能从此不敢再碰这件事,也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那么,如何科学提升孩子的“抗挫力”“钝感力”?


“失败恐惧症”是拦路虎



对失败,人有天然的抗拒,孩子也一样。


著名歌手李琛的儿子喜欢玩积木,有次花很大力气搭了个作品,眼看就要完成了,就在最后环节上,积木轰然垮塌了。



儿子也一下子崩溃,倒在地上打滚撒气,把积木踢得满地都是,哭喊道: “完了,我失败了,我以后再也不玩积木了……。”


李琛告诉他,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搭一次不就行了,儿子说: “我都搭了一整天了,怎么从头来呀,你从来一个试试……”



孩子因积木没搭好生气,是气自己失败了。


它让孩子一时失去自我掌控力, 换来“我很差”的沮丧, 孩子抗拒这样糟糕的感觉,所以逃避困难,不愿再次面对挑战。


《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消极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动,比如恐惧情绪会引发逃避行为,不安情绪让我们为了避免更多的失败而不敢去挑战,忧虑会让我们蜷缩在家不外出……。”


害怕失败,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如恐惧、不安和忧虑等。


它们会吞食孩子的积极性,变得不敢接受困难。


父母也会经常听到孩子的借口:


“我不喜欢做这个”

“我不擅长作文”

“我学不会……”


孩子蜷缩在舒适区内,不敢也不愿向前迈出一步。


勇敢面对困难,要打败 “失败恐惧” 这个拦路虎,情绪不再下滑,才能反转向上攀登。


直面挫折,先直面内心恐惧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跟儿子散步,儿子向他坦露自己的害怕。


儿子怕考砸,说: “爸爸,明天就要考试了,我真的好害怕会失败。”


黄仕明听完,虽然内心也闪过一阵担心“孩子考砸了怎么办?”但他很快放松下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体会他的感受: “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有过害怕失败的经历,但是,我也认为你有可能会成功。”


孩子担心失败的背后,是他认为自己不够好,自我怀疑。


而只有当孩子能够面对接受内心的恐惧,才能做出下一步的自我改进和信心的建立。


帮孩子认出情绪,并引导他接受,才能找到情绪的根源,从而真正解决它。逃避情绪,或掩盖它,反而容易被它掌握。


试想,当人被一条狂吠的狗紧追不放,如果越是害怕得狂奔,它就越因你的恐惧穷追不舍,但如果你停下正对着它,并捡起石头准备攻击,它就会转身逃走。


恐惧感也是如此, 孩子越在困难面前逃跑,困难就好像无处不在,如果停下来面对它,恐惧就会缩回爪牙。


之前的不安,也逐渐变得安稳,反转才能从此开启。


其实恐惧失败,不完全是坏事,它能激发孩子进步的意愿。


但如果陷入恐惧而一再回避困难,就要正视并处理情绪。


勇对挫折,“内在支持”不可缺



击退负面情绪,孩子就要趁胜追击,而反转失败,全靠孩子有“内在支持”。


1、重建“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


遭遇挫折,孩子会感觉“我很差”“我不行”,丧失信心,它是孩子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挑战的主要原因。


帮孩子找回信心,从建立 “我能行” 的自我效能感开始。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班杜拉这么定义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某项目标或成果的自信程度。”


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就是 “对于某项目标或某个行为,自己一定能做到” 的自我感觉程度。


它是一种强烈的信念,为了达成某项目标付出行动,就算有困难,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做到。


孩子从所擅长的事物中,更容易获取自我效能感。


画画也好,唱歌也罢,只要他擅长,我们就可以提供机会,可以是爸妈跟他比赛,也可以和小朋友们比试,目的让他从中获取成绩,重获信心。


对于孩子不擅长的事物,可以让他从胜任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升级,从而建立“我也能行”的自我效能感。


2、做孩子心灵后盾。


挫折后重振,要有心灵后盾的支持。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有助于他从挫折中快速复元。


在这里,孩子能够倾诉困难、苦闷、喜悦等任何遭遇,父母也很乐意倾听,并给予帮助;


在这里,孩子能感受到安全,内心是敞开的,不必担心无理的批评和责骂。就算有不愉快,但很快能合好如初。


如此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内心有很强的安全感。


因为我们的接纳,孩子遇到挫折,就不会持续自我否定,我们的帮助和鼓励,让他很快恢复内心力量,有信心战胜困难。


3、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孩子逃避困难,是他认为失败是糟糕的,但失败却是有益的,前提是: 能从中吸取教训。


陪孩子一起,从失败中找原因:


孩子试卷上生字总是写错,平时是什么原因在生字上有疏忽?

孩子舞蹈比赛节拍踩不准,平时很可能不太留意拍子,或对舞蹈也并不熟悉……


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方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样失败的无用、可怕,也能转变为有益与亲和。


孩子对失败也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不再那么惧怕。


勇对挫折,是陪伴孩子战胜自我的过程。


提升钝感力,就是面对它,战胜它,陪孩子试一次,再试一次,再再试一次。

相关问答
如何提升情绪钝感力?
1个回答2023-01-03 11:07
1、不愉快的事情最好用最短的时间忘记。 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忘记,这样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就缩减到了最小。如果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中,不仅无法改变既定结果,只会...
全文
一本关于科学家努力提升中国科技水平的小说
1个回答2023-04-21 01:45
重生之大科学家
指环王中甘道夫升级为白袍巫师的那一段是哪部
1个回答2023-03-11 15:16
第二部就升级为白袍了
反应力迟钝的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后天提升?
2个回答2023-06-08 19:10
一个先天反应还行,记忆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手脚协调能力还可以的人,我跟你说说我从行巧小到大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吧。第一,压腿,这个对协调性来说,绝对有用,全身会柔韧,第二个是多多看书,多多与人聊天...
全文
文科570提升至620
1个回答2023-01-04 19:28
文综不可能那么高
你甘心一生碌碌无为吗?你会怎么提升自己?
3个回答2022-09-09 08:05
不甘心,无论何时都不甘心。但不能只是不甘心 应该去改变。首先为自己做一份计划,或者定个目标,哪怕每天完成一件事,那也是在进步。变得勤奋起来,为自己打造精彩的人生。
如果比较敏感的性格怎么提升自己的钝感力?
1个回答2022-12-22 06:38
把心胸放宽广一些,平时多去外面走走转转,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就能够提升境界,对于得失看淡,自然不会太敏感了。
甘道夫的人物经历
1个回答2024-03-09 17:13
欧络因 (Olórin),昆雅语,在维林诺使用,意为“梦想家”或“迷梦”。 米斯兰达 (Mithrandir),辛达林语,多在刚铎使用,意为“灰袍圣徒”。 塔空 (Tharkûn),矮人语,含义有...
全文
甘夫人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4-11 07:13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大半个荆州,但甘夫人却在此时病死。刘备将甘夫人安葬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
全文
甘道夫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8 21:58
甘道夫(Gandalf),是英国作家J.R.R.托尔金史诗奇幻小说《精灵宝钻》《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人物。第三纪元1000年抵达中土,第三纪元3021年离开。因曾经有人错误地认为他是精灵,所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