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杂谈:无为与有为

2023-12-02 19:38

1个回答
无为就是有为,有为要实现无为的目的。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习是一天一天增加知识,修道是一天一天减损欲望。减损而又减损,以至于达到了不为私利有所作为的境界。如此,虽然不采取行动但事情都做好了。治理天下常常无所事事,如果有事可做,天下就治理不好了。

无为就是有为、大为。为什么?因为无为就是与自己斗争。道是虚静无为的,但人类总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或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胡为,妄为。这样的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事物的发展就会走向自己意愿的反面。所以,无为,最重要的就是战胜自己的贪心、傲心、狂心、妄心。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不过是有着超过别人的力量,但是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是真正的富有,能够勉强自己努力作为才是有志向。

前面讲到要无为,这里讲到要勉强自己努力作为,两者似乎有矛盾。其实,勉强自己努力作为的意思,是努力于无为也,是从有为到无为的中间阶段。

老子说话的对象是君王,君王拥有巨大的权力,要让他放弃滥用权力,放弃贪婪,放弃享乐,以无所作为来治理天下,这需要怎样的一种勉强自己的力量呢?

刘邦骑在马上打天下,他接受了娄敬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的建议,采用与民休息,宽徭薄赋的黄老政治。从有为转向无为,这是比有为更厉害的“有为”。

《论语》记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拜见孔子,孔子托病不见,然而却取出瑟来,边弹边唱,让孺悲听见。这是通过歌声告诉孺悲,我不想见你。

孟子说得更明白:“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不教之教,无为而为,前者是具体的事例,后者是抽象的原则,不教亦是教,无为亦是为。

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若无所作为;做事,若无所事事;玩味,若无所玩味。这是老子在告诫你,不要执守无,不要落在有,无为即有为,无事即有事,无味即有味。

怎么理解这深邃的含义?当你不作为,这不作为也是为,因为你采取了不作为的行动。当你做事,也是不在做事,因为在同一时间段,你从事于此,就不能从事于彼。玩味,就是不玩味,为什么?当你说我在玩味的时候,有一个玩味的主体—我!是我在玩味。但是,对玩味的对象而言,他也许也在玩味你。如果主客体对换,谁玩味谁呢?

无为的目的是什么?

“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道德经十一章》)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三十七章》)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五十七章》)

很显然,无为的目的是让百姓自为,你不用暴力干预百姓的生活,你不为了私欲搞出很多苛捐杂税,你不为了享乐而贵奇珍异宝,百姓会自然化育,自然端正,自然富裕,自然朴实。

这实际上是说百姓有自由的素质,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虽然老子没有抽象出自由二字,但老子的政治观念是统治者退居幕后,任舞台上的角色自我表演,这就表明了百姓有享有自由的能力,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老子说话的对象是统治者,他要求统治者给予人民自由的权利,但统治者不干呢?老子只好骑着青牛去终南山隐居了。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统治者挪开,完全实现了个人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精神性的,因为“臣之事君,义也,无事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庄子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统治者是无可逃避的。所以,庄子的政治理念依然逃不脱统治者的自甘“落后”,主动的不干预百姓的自由。庄子比老子“强”一点的地方,当下的生活就是隐居,而不必出函谷关而去。

落笔至此,忽有所悟,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始终离不开一个君字。即使统治者自我放逐,退居幕后,这样的自由依然是被动的自由。统治者只要想走上前台,百姓的自由立刻消失。一百年前,君是消灭了,但臣民意识、管制的惯性思维依然十分强大。学学老子的思想,实在大有裨益。
相关问答
人生杂谈到底指什么?
1个回答2022-08-27 13:41
人生的各种生活。
仙剑奇侠传从1-4的剧情(杂谈,感想)
1个回答2024-02-29 00:37
我也觉得有点变味了,二还有点感觉,3,3外,4根本就只是借了仙剑的名字。故事如果还是围绕李逍遥,赵灵儿的话销量翻一倍都不止,起码9成95仙剑的老玩家都会买正版,比起当年结局的遗憾来几十块钱算什么。 但...
全文
杂谈:当个大学老师好不好
1个回答2024-03-10 18:38
当个大学老师, 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安道全的人物杂谈
1个回答2024-04-26 18:13
安道全在建康府行医,“祖传内科外科,尽皆医得,以此远方驰名”施耐庵有诗赞他:“肘后良方有百篇,金针玉刃得师传。重生扁鹊应难比,万里传名安道全”。 安道全的名气大了,在北京征战患了背疮的强盗头子宋江...
全文
杂谈我们
4个回答2022-05-23 20:30
网恋本来就很假,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即使奔现实了也有太多的问题! 有人成功,但大多是谈不到最后! 像你碰到这样的人,更不可能有结果。你已经分析得很对了,告诉朋友你是她喜欢的人,别人怎么会可能会因为这...
全文
三国杂谈
1个回答2022-08-12 04:39
太多了,哪类
杂谈应该怎么写?求思路
1个回答2023-05-28 22:29
杂谈前言怎么写?
杂谈应该谈些什么呢
1个回答2022-12-07 15:01
以前难忘的事,;现在的心情,情绪,状态,;对以后的美好展望。什么都能说呀,话题很多。
名师谈如何教孩子写作:看杂书比看作文选更好
1个回答2024-03-01 22:28
“小学生怕作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贫乏,没有写作技巧;二是对作文缺乏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首先,不要以作文选集为准绳,来衡量自己孩子的作文。“你看人家的作...
全文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个回答2024-03-15 14:18
意思是:读了一本好书,就能知道作者链指茄内心的想法,就像和在交谈一样,不断的和这些高尚的人接触,就能感受到无数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并受其感染,让心灵受到净化。从中受益。 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