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引婴投江,齐人偷金(利令智昏),齐宣王射箭,杞人忧天,截竿进城,鹬蚌相争

2023-12-02 20:41

这些古文的翻译
1个回答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拔苗助长: 拔:拔起 苗:禾苗 助:帮助 长:成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引婴投江:典故: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齐人偷金(利令智昏):典故: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地方,乘机拿了金子离开了,差役把他逮住,官人审问他:“人们都在这里,你还要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齐人回答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词语解释】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

齐宣王射箭:典故: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杞人忧天: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截竿进城:典故: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相关问答
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引婴投江,齐人偷金(利令智昏),齐宣王射箭,杞人忧天,截竿进城,鹬蚌相争
1个回答2024-01-12 02:39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拔苗助长: 拔:拔起 苗:禾苗 助:帮助 长:成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全文
矛与盾 鹬蚌相争
1个回答2023-10-26 10:25
你问什么呀?补充!
矛与盾和鹬蚌相争你想到了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3-05 22:24
自相矛盾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齐宣王射箭》(译文)
1个回答2024-02-01 21:05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
全文
齐宣王射箭问题
1个回答2024-02-02 04:21
好:喜欢 谓:夸耀 是:这 说(yue去声):高兴 下面是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
全文
齐宣王好射箭
1个回答2024-03-17 23:33
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你能用这两则寓言《矛与盾》和《鹬蚌相争》来解释矛盾吗?
1个回答2024-02-21 18:37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鹬蚌相争揠苗助长这两个故事出自于哪本书
1个回答2022-11-18 16:32
中国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 鹬和蚌之间的矛盾是( )?最后的结果是( )?
1个回答2023-11-30 22:08
鹬蚌相争 鹬和蚌之间的矛盾是(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 ),最后的结果是(渔翁得利).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
全文
齐宣 射箭 启示
1个回答2024-02-01 21:01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