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说明什么道理

2023-12-03 05:30

1个回答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拓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现象,滥竽充数在现代社会也有一些类似的现象,例如一些工程项目中为了迎合经济利益或者政绩考核而对工程定级别使得工程质量水平下降、招生时为了增加学校人数而违反规定招收不符合入学标准的学生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滥竽充数将会导致一种“浪费资源、降低整体水平、违背公平公正”的结果,这种结果不仅会给珍惜和致力于这个行业的人带来伤害,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誉和发展。

对于个人而言,滥竽充数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行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刻苦学习和不断进取才是提高个人实力,获得成功的最终途径,而贪图一时的顺利、想从容应对今后面对的挑战,反而增加个人的虚假、让个人在弱者中苟活,进而无法收获与享受大量的成功和待遇。这种行为的长期累积,将使得这个人无法真正的在一个职业和领域获得真正的成果,实现人生的价值。

因此,滥竽充数的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总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危险。明智的做法是要认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追求真实的成果和能力,尽可能不要贪图表面的、暂时的胜利和利益,这样才是一种理智、良性的态度,帮助个人不断提高自己,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创新。

相关问答
滥竽充数和滥芋充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4 12:57
应该是滥竽充数,“芋”这个字是错别字。 滥竽充数是有一个典故的: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
全文
滥竽充数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2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全文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2-05 13:33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
全文
《滥竽充数》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07 14:35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
全文
谁能把里面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英文版发
1个回答2024-01-23 19:45
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
全文
滥竽充数讲了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7 07:00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大意是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
全文
滥竽充数的故事和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17:24
滥竽充数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求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清握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败露。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
全文
滥竽充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全文
滥竽充数是神话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26 00:22
神话故事成语:: 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叶公好龙、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历史故事成语: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
全文
滥竽充数古文和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1-18 22:49
  原文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