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资治通鉴[3]》“三家分晋”(3)赵襄子的故事】

2023-12-03 08:07

1个回答
三家分晋(3) 赵襄子的故事

【原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①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注释]

①涂:涂抹,涂饰,这里指打扫。

[译文]

韩、赵、魏三家分了智氏的田产,赵襄子还对智伯恨之入骨,把智伯的头盖骨用油漆漆了,当饮器喝酒。

智伯的臣子豫让想替智伯复仇,就诈称自己是个受过刑的犯人,暗藏匕首,到赵襄子宫中扫厕所。赵襄子如厕,突然觉得心中不安,教人严加搜索,抓住了豫让。左右的人要杀掉他。赵襄子说:“智伯死而无后,这人还能替主公报仇,也是个义士,把他放了吧。我躲着点他就是了。”

豫让又用漆涂自己身上,长满癞疮,口吞木炭,让自己声音沙哑,在街上做乞丐。他妻子看见都不认识。一个朋友把他认出来了,哭着说:“以子之才,臣事赵家,也一定会得到宠幸,那样不更能找到机会杀他吗?何必这样苦自己呢?这样报仇,不是很难吗!”豫让说:“我如果委质为赵氏之臣,又图谋杀他,那就是有二心了。我今天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很难办到。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要让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有二心者感到羞愧啊!”

这一天,赵襄子出门,豫让埋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头,马突然受到惊吓。四下搜索,抓到豫让。这回,赵襄子杀了他。

【原文】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①,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注释]

①代:春秋时代国,公元前473年被赵襄子吞并;辖区在今河北省蔚县一带。

[译文]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他封赵伯鲁的儿子于代地,称代成君。代成君早逝,赵襄子又立赵伯鲁的另一个儿子赵浣为赵家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赵浣,自立为国君,继位一年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这就是赵献子。

赵献子生子名赵籍,就是赵烈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韩康子生子名韩武子,武子又生韩虔,这就是韩景侯。
相关问答
续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相比哪个好?
2个回答2022-09-01 00:04
当然是《资治通鉴》的好,什么东西都是原装的好
《资治通鉴谋略》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2-09-04 13:11
《谋略》只是摘抄了《通鉴》中的一些文字,然后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故事·围魏救赵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9 12:29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说明我们要抓住问题关键...
全文
“资治通鉴”的“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2:00
《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是老师,引申为榜样;资指资源、借鉴。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借鉴。这里句话大意是说,坏人可以成为好人引以为戒的借鉴,...
全文
看资治通鉴有什么用?
1个回答2022-12-05 07:42
使人明智 (牧客)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9 01:25
整体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分开为“资,有助于;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
3个回答2022-09-24 00:20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一楼正解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
1个回答2023-03-25 08:26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这个问题有歧义。 我对于您想问的问题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想问去哪可以获取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来读。我的回答是,您可以花钱去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商去买,或者去某个图书馆借阅,或...
全文
资治通鉴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0:48
老奸巨滑 读音: lǎo jiān jù huá 释义: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剖腹藏珠 ...
全文
儿童看《资治通鉴》好不好
1个回答2024-01-22 01:02
其实虽然不适合,但看看也没有关系。 就是说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毕竟孩子对那些东西不怎么理解的,估计也就是当故事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