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2023-12-04 02:51

5个回答

隔代教育怎么做比较好?孩子要跟爸妈在一起生活,才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结合中国社会目前的现状来看,爸爸妈妈其中一人全职带孩子,对很多人来说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有客观经济压力的原因;再有一方面也会考虑自身事业发展的因素。于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选择。很多人认为老人带孩子,思想观念陈旧。影响孩子个性发展;容易过分溺爱孩子;忽略孩子成长的需求,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甚至为此引发很多家庭矛盾。孩子父母和长辈在教育观念上一般都会存在着冲突,两方都应该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父母培养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商发展等,爷爷奶奶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尊老爱幼,讲文明礼貌等一些传统美德。父母也要多向长辈请教育儿经验,长辈应该学习与时俱进的知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长辈对待孩子时,一定要清楚爱和溺爱的区别,其实父母也最怕长辈宠坏孩子,长辈一定要理解如何正确的爱孩子,多鼓励支持孩子,很多事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1.打心底里明确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只是方法欠缺;


2.夫妻二人要统一育儿观念、统一口径、统一战线,分清主次矛盾,不要让育儿问题上升到夫妻问题;


3.劝解老人时,事先声明就事论事,而非针对老人本身,不要让育儿问题上升为家庭关系问题;

4.与老人平和沟通,拒绝喋喋不休和高声打压,不当着孩子、外人的面批评老人,相信老人有足够的记忆能力;

5.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说清楚什么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利弊有哪些;
比如:最近孩子视力下降了,得少给他电视;这几天孩子老喜欢耍赖,楼下的小朋友都开始疏远他了,以后我们得注意孩子犯错不能老护着了……

6.对坚持己见的老人不较真,多给老人提供学校家长会、专家讲座的机会,借用权威的力量。

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生儿育女这件事大多数夫妻只能做到“生”,至于“养”就只能拜托父母了。

老人帮忙带孩子,小两口可以继续上班,本来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由于老人育儿观念陈旧,孩子不听话、和年轻人育儿观念不一致的事情时有发生。说到这里,爷爷奶奶们先不要生气,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建立好规矩,孩子就会钻大人的漏洞。


那么隔代教育应该如何教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隔代育儿的5个小技巧,爷爷奶奶掌握后,孩子爸妈也得信服。

1、宠爱不溺爱
老人带娃,不能什么都替孩子做,做牛做马。这样的话,孩子只会把你当佣人,不会把你当亲人。除此之外,爷爷奶奶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你帮得越多,孩子的能力就会越差。

跟着爸爸妈妈的时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跟着爷爷奶奶也要自己做。如果孩子跟着爸爸妈妈会做的事情,跟着老人就不会了,这说明孩子只是“不想做”而不是“不会做”,都是老人溺爱的结果。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老人只要做到提醒就可以,不用出手帮助,这样孩子才会尊重你。


2、学会装聋作哑
老人带孩子时,如果遇到孩子用无理取闹的方式要东西,爷爷奶奶要学会装聋作哑,假装听不到,否则孩子就养成用哭来控制大人的坏习惯。

另外,当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论对错,老人都要装聋作哑,假装听不到。孩子是最善于捏软柿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定不要发表意见,这样做孩子就只能乖乖遵守。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老人可以和他们私教交流意见,这样做既不会让孩子发生混淆,还可以避免家庭矛盾。

3、和父母的要求保持一致

老人带孩子常常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不敢严格管教,这时候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就非常重要。当他们把孩子交给你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父母是应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方法是什么。孩子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老人也按照这个标准来做,一致的教养方法才有助于孩子规矩意识的建立。

4、懂得感恩
很多老人年龄已经65、70岁了,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还要辛苦帮你带孩子,年轻夫妻应该在孩子面前多多表示对老人的感谢。

大人尊重老人,孩子也会尊重老人,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学习和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老人如何辛苦,孩子才不会觉得老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孩子才会更听老人的话。

5、有句话,不能说

当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老人再生气也不能说:“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爸或妈妈说。”爷爷奶奶爱说这句话,就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把我交给爸爸妈妈,说明你们管不了我。”

老人说这句话认为孩子会怕,事实上孩子不但不会怕,时间久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严。于是,孩子越来越不听你的话了。

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家长,我们是新手父母,老人也是新手爷爷奶奶。我们在把孩子交给老人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制定的规矩就是爸爸妈妈的,必要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做到关爱不宠爱,才能共同养好我们的下一代。

隔代教育,就是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孩子的教育

这样往往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隔一代的子女有许多的偏爱,许多的隔代亲的那种滋味

所以说教育起来,从自己的内心说是不太,舍得管理,舍得让她哭,学学习累的

所以说隔代教育首先是要解决自己的心理的因素的

不要觉得是自己子女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有许多的疼爱,溺爱的观点的

要把孩子当成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又要很认真,很严厉的管理和教育的

千万不能对孩子太溺爱了,让孩子太任性了,要对孩子进行启发现的教育的,发现不良问题,不良习性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和指导的,从小养成好好学习,立秋进步的思想的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的改变以后,特别是有一个孩子的这个家庭生活,孩子对于结婚以后,属于隔代的小孩儿,这个时候一般老年人都比较喜爱你们,像喜爱你一样会把你照顾的很好,而且有时候因为事件的原因上一辈的老年人或者父母呢,对于教育孩子的理念还是有偏差性的,这个时候出现了教育方式不一样,而且比较片面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尽量留与对方能够与思考的事情,这样对方虽然说是能够与你的偏差不一样,但是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用心也是以现在最好的方式或者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相结合,所以两个人渐渐的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教育观念慢慢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做相对应来说不容易产生冲突和纠纷,也容易对于孩子的教育产生一个良好的影响。

相关问答
隔代教育能教育好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5-11 08:43
很难,父母能带孩子的话,最好不要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几点害处:一、溺爱过甚,孩子养成自私性格;二、教育不当,对孩子智力发育不好;三、常与老人交流,孩子心理变得比较老;四、因为分离时间长,孩子与父母关系...
全文
外国老人不带孩子和中国式老人隔代育儿,你更喜欢哪种?
1个回答2024-01-18 17:00
中国妈妈如果不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仅凭爸爸一人工作是无法养活全家的,我指的是普通工薪阶层,尤其要是二胎,就更不可能了。老人带孩子是真的在无偿帮助子女,雇保姆带孩子或者放到托班又不舍得,看看多少虐待孩...
全文
走进隔代教育家庭
1个回答2024-02-20 19:27
教育孩子是父母当之无愧的责任,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使大多现代家庭选择隔代教育,但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应该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上一代,这样会导致父子之间的疏远,而且小孩不满意大人时,跑向爷爷奶奶一边求助,不利于...
全文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说话带有地方口音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3-15 09:31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说话带有地方口音是不用担心的。我们小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但是长大以后也可以学得很标准。现在不是提倡说多语言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所以我们可以把方言当做像英语一样的一种语言...
全文
如何有效地发挥隔代家庭教育的作用
1个回答2024-02-04 07:57
成功隔代家庭教育的对策 (1)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 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
全文
隔代教育有哪些好处
1个回答2023-11-30 08:24
隔代教育有哪些好处 隔代教育有哪些好处,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庭都很重视的问题,其中隔代教育是一直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有很多家长觉得老一辈人的方法不对,其实隔代教育也是有好处的,那么隔代教育有哪...
全文
隔壁小孩不懂事跟大人教育有关吗
1个回答2024-03-01 16:15
这种人一辈子也走不出她的圈子的,品性固然如此,如果可以,搬家吧,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他的成长不好
隔代教育矛盾多,如何打造完美的隔代教育?
1个回答2022-12-25 09:06
首先长辈不要太溺爱孩子,而且一定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而且一定要教育孩子善良,勇于分享,独自面对困难,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隔辈教育好不好,做好哪三点可以有效处理“隔代教育”?
3个回答2023-12-02 08:12
一定要更多的陪伴孩子,而且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要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老人,同时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技巧,而且对于老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要多加鼓励。
隔代育儿矛盾主要是哪些
1个回答2022-10-04 14:36
隔代育儿的问题确实困扰很多有娃家庭,主要的矛盾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年龄代沟存在,育儿的理念差距较大,祖辈的育儿科学性不足;2、遇到育儿问题时,双方的沟通理解难度大;3、双方生活方式的差异会转而影...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