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原文及翻译

2023-12-09 23:21

1个回答

伯牙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琴声表现太山时,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稍加思索,又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像江河之水一样浩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拓展资料:

这个故事是关于友谊、理解和失去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代表了真正的友谊——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理解。他们的友谊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友谊、理解和失去的象征。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友谊的深度和真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遇与相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即使在钟子期死后,伯牙也因为无法再找到一个理解他音乐的人而放弃了弹琴。这体现了真正的友谊可以带来的无尽悲伤和深深的爱。

其次,这个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理解的力量。钟子期对伯牙的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他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伯牙的情感和心境。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音乐上,也贯穿于他们的友谊中。他们的相互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共享喜悦和悲伤,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最后,这个故事也揭示了失去的痛苦。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失落。他失去了那个能理解他的人,也失去了音乐的意义。这种失去带来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通过音乐来表达。这也是为什么伯牙在钟子期去世后选择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相关问答
俞伯牙和伯牙是同一个人吗?
2个回答2022-07-13 07:22
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你不杀伯牙,伯牙却是因你而死
1个回答2022-09-26 14:37
就是因为你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倒至他的死
伯牙鼓琴的伯牙简介
1个回答2024-03-11 12:47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
全文
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7:16
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全文
伯牙与子期
1个回答2023-08-14 18:53
伯牙绝弦只因再无子琪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11:52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
全文
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07:12
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全文
伯牙子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16:03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
全文
伯牙子期成知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4:21
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颂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故亡,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 能体会到他谈奏的意境,所...
全文
关于伯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04:56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