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的典故

2023-12-13 11:55

2个回答
原文: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商人喜欢和说自己好话的人相处,身在高位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所以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解释: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关问答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1个回答2024-02-25 07:25
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去鲍鱼摊儿呆久了,就觉不出鲍鱼的味道了。 注意臭通假“嗅”,在这儿不臭。 上面只是字面意思,其要表达的哲理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致的,古文里“...
全文
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个无恩。是什么意思呢?
3个回答2023-11-05 00:18
长久的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便逐渐麻木不知其恶劣了。鲍鱼之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o yú zhī sì,意思是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而个屋恩是滚的拼音表达方式。整体意思大抵就是嫌...
全文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3 01:02
与坏人在一快相处长久了,就像长期在卖腥臭鱼的的市场一样,已经闻不出鱼的腥臭味了,这是因为嗅觉已经被腥臭鱼同化了
如入鲍鱼之肆肆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8-24 08:11
名词,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 肆,市中陈物处也。——《文选·游西池》注 例如:酒肆。
久闻鲍鱼之肆不闻其臭说明什么?
1个回答2024-01-10 05:45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
全文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3个回答2022-06-04 06:07
出自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原文: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全文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2个回答2023-06-05 05:05
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
重庆名宅那些流传已久奇闻轶事,你都知道哪些?
1个回答2024-06-23 08:48
重庆的别墅历史是从那一栋三千万的别墅开始的。那时候重庆的第一个千万级别的别墅,出现在中安翡翠湖,那套大别墅就在湖心岛上,一千三平的面积,卖出去整整三千万。至于卖给谁了呢?自然就是靠收租都能几辈子不...
全文
落日的幻觉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6-23 08:47
《落日的幻觉》教案集贤里中学 刘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绮丽、殷红、气息奄奄”等词语。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3、掌握有关说明文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1、了解掌握说明...
全文
什么漫画里有神之子 男主角是一个高中生
1个回答2024-06-23 08:47
seven出品方知慎为雨桥目前在正在可米酷漫画上连载,一部青春悬疑漫画。萌系的画风,搞笑的情节,橡灶逗比的角色,悬疑的剧情。目前这部漫画点击量已破亿。李优君:岁傲娇毒舌少爷,道教驱鬼世家的后人,拥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