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称“八娼九儒十丐”是怎样排列下来的?

2023-12-14 14:57

5个回答
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亚细亚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帝国所属的中国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国所属的中国人。上述的等级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儒家所最卑视的娼妓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丐。究其实连乞丐也比不上,因为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知识分子则随时有生命危险,政府一不高兴就拿他们的脑袋开玩笑……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网上摘录: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网上摘录: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昨天的自然辩证法最后一堂课突然说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文革的时候被喊作“臭老九”的典故也在这里。从元代时期来看今天的工作排名,臭老九不臭了,变成了香饽饽,估计排名应该可以到前面点。但是很多的还是依旧,永远不会变。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次去新华书店看了365行图谱,看了看过去人的生计,发现有一个问题。无论卖萝卜腌菜,泥人咸蛋,都是一个自谋生计。
总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求职的人越来越多,而实际的工作岗位远少于求职者,会越来越多地有人像以前一样自谋生计,说白了——自己干。私人老板,公司老总,soho一族,边打工边做老板,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了这个竞争的队伍中。达尔文《进化论》指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竞争也越发进入白热化程度。那么以前的变成求一份好工作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好点的工作总是可能属于那一部分人。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么就不能够"学得文武艺,自立庭市间"?会有更多的人取走这条道路,这是社会的总的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这支队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网上摘录: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昨天的自然辩证法最后一堂课突然说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文革的时候被喊作“臭老九”的典故也在这里。从元代时期来看今天的工作排名,臭老九不臭了,变成了香饽饽,估计排名应该可以到前面点。但是很多的还是依旧,永远不会变。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次去新华书店看了365行图谱,看了看过去人的生计,发现有一个问题。无论卖萝卜腌菜,泥人咸蛋,都是一个自谋生计。
总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求职的人越来越多,而实际的工作岗位远少于求职者,会越来越多地有人像以前一样自谋生计,说白了——自己干。私人老板,公司老总,soho一族,边打工边做老板,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了这个竞争的队伍中。达尔文《进化论》指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竞争也越发进入白热化程度。那么以前的变成求一份好工作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好点的工作总是可能属于那一部分人。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么就不能够"学得文武艺,自立庭市间"?会有更多的人取走这条道路,这是社会的总的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这支队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网上摘录: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昨天的自然辩证法最后一堂课突然说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文革的时候被喊作“臭老九”的典故也在这里。从元代时期来看今天的工作排名,臭老九不臭了,变成了香饽饽,估计排名应该可以到前面点。但是很多的还是依旧,永远不会变。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次去新华书店看了365行图谱,看了看过去人的生计,发现有一个问题。无论卖萝卜腌菜,泥人咸蛋,都是一个自谋生计。
总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求职的人越来越多,而实际的工作岗位远少于求职者,会越来越多地有人像以前一样自谋生计,说白了——自己干。私人老板,公司老总,soho一族,边打工边做老板,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了这个竞争的队伍中。达尔文《进化论》指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竞争也越发进入白热化程度。那么以前的变成求一份好工作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好点的工作总是可能属于那一部分人。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么就不能够"学得文武艺,自立庭市间"?会有更多的人取走这条道路,这是社会的总的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这支队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相关问答
儒林外史第九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08:04
儒林外史第九回概括: 盐店管家杨执中因亏空七百两银子,被东家告到德清县,已收监一年多了。娄家三公子和四公子了解到实情后,仗义疏财,并且还做好事不留名。 但链烂是他们救的人根本不值得——杨执中简直...
全文
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分指什么
1个回答2023-12-21 08:21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分别指: 1. 一官:指官员,大官。 2. 二吏:指胥吏,类似于现在的处级包括处级干部以下的公务员。 3. 三僧:指僧人,佛家弟子。 4. 四道:指...
全文
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儒学,又被称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0-01 01:13
儒教,孔孟之道
九指神丐洪七公(洪七公为何被称九指神丐)
1个回答2024-01-19 06:13
首先务必明确的一点是,小说中并未明确交代洪七公是因贪吃误了何事,而自断右掌食指的,只说是误了一件大事。因此所有对于这件大事,究竟是为何事的答案,都只是个人的猜测而已,只能称之为脑洞。羽菱君个...
全文
中国史上儒将里排名
2个回答2022-12-14 10:40
很多人文武全才,但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比如陈庆之、辛弃疾。 还得看儒将的定义了,如果孙膑这样不亲自上场杀敌的人都能入选,那王阳明更应当入选。
传说中神龙的九个儿子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22:09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
全文
中国历史年表是怎样排列的?
1个回答2022-11-23 20:51
唐宋元明清~
明史 列传第二十九 译文
1个回答2022-09-03 03:17
太长了,发不开。。。
是“儒道释”还是“儒释道”或者“释道儒”,为什么这样排列?
1个回答2023-08-10 07:26
“儒道释”···· 儒是官方正统,道是中华文化中与儒互补的,释是外来的,排在最后
《九州》系列所有的小说名称。
1个回答2022-09-10 01:55
还有海上牧云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