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哪位作者

2023-12-16 07:53

1个回答

最早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

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集中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内容涉及诗文、训诂、名物、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吏治等多个方面。书中,顾炎武谈到了“保国”与“保天下”的不同:“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这段话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脍炙人口的警世名言。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康熙二十一年(1682),70岁的顾炎武上马时不慎摔倒,不治身亡。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明遗民。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政权、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视考证,开启明末清初朴学风气。治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相关问答
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个回答2023-02-07 17:2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个回答2023-03-28 18:42
少年强则国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个回答2022-09-19 18:21
明末,顾炎武说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3-15 17:0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银笑搏。”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11:31
1、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碧档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全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06:5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最早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出现,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候,顾炎武为亡天下之感叹所写的。顾炎武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
全文
有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
1个回答2022-10-25 04:03
周恩来的故事就是
八字成语什么兴亡匹夫有责
1个回答2024-02-10 19:45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释】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
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8 17:4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指国家的盛衰是全国人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
全文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3-11 08:5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说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