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

2023-12-19 06:59

1个回答
在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而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衰落了。

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密大概在15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武职,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有一天,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

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不要让他在宫里担任警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一天,李密听说缑(gōu )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李密后面赶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勒住马赞扬道:“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

李密在宫中当差时见到过越国公,于是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

杨素与李密交谈了一会儿,发现李密谈吐不凡。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时才能,都在你们兄弟之上,你们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后来杨玄感果真前来结交李密,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而李密因“牛角挂书”的故亊却得以留下勤奋刻苦读书之美谈。和“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等故事一起成为《四季读书歌》中“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的成语典故。
相关问答
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2-07 08:33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牛角挂书的人和典故?
1个回答2024-01-21 01:05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比喻读书勤奋。隋末李密 勤读的事迹。《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 ﹞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 杨素 适见於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
全文
牛角挂书的意思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1:17
牛角挂书,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牛角挂书的典故出自《新唐书》,故事讲的是隋代李密年少时发奋读书,他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往从学。在路上,李密以草垫为鞍,骑一头牛,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正巧...
全文
牛角挂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5:51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
全文
牛角挂书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13:19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 原文: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
全文
典故“牛角挂书”说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2-25 09:30
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寻。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此儿定当成就...
全文
牛角挂书的人和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7:42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比喻读书勤奋。 隋末李密 勤读的事迹。《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 ﹞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 杨素 适见於道,按辔蹑其后,曰:‘何...
全文
成语图片牛角挂书
1个回答2024-02-22 01:46
  牛角挂书   niú jiǎo guà shū   【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全文
牛角挂书的故事20个字?
1个回答2024-03-20 03:51
一天李密传闻缑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所以刘骑上一头牛前去请教,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
有农村的朋友知道的吗,以前见过有养牛的生了小牛,就把那个和小牛一起出来的东西挂在树上,是为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2-12 00:31
那个是牛犊的胞衣。。。农村人觉得跟小牛出来的东西很晦气,所以一般会在胞衣上加鞋子(音同 邪),挂在树上是用来辟邪的。。。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