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师善喻文言文

2023-12-21 08:03

1个回答

1. 劝、勉、师、善、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一、劝:拼音 quàn 【释义】 1、(形声。

从力,雚( 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

本义:勉励) 2、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

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

——《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

——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3、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权召瑜还。

——《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4、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5、通“观”。

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6、通“欢”。

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奸》 二、勉:拼音 miǎn 【释义】 1、(形声。

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2、同本义 勉,强也。

——《说文》 丧事不敢不勉。——《论语·子罕》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

——《楚辞·离骚》 勉力不时。——《荀子·天论》 又如:勉意(勉强;勉为其难) 3、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尔其勉之。

——《左传·昭公二十年》。注:“谓努力。”

愿子勉为寡人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史记·魏公子列传》 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论衡》 又如:勉勉(努力的样子);勉旃(努力);勉农(努力从事农务);勉厉(努力) 4、勉励,鼓励 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

——《商君书·垦令》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 不加勉,而民自尽竭。

——《管子》 又如:勉学;勉勖(勉励);勉劳(勉励慰劳);勉厉(劝勉鼓励);勉慰(勉励安慰);勉喻,勉谕(晓谕,劝说) 5、通“免”。除去,脱掉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

——《国语·晋语八》 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6、姓 三、师:拼音 shī 【释义】 1、(会意。

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围。

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 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

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

——《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周礼·地官·小司徒》 3、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

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4、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5、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

——《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

——《书·尧典》 6、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7、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8、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9、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

即女僧) 10、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1、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2、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后汉书·张衡传》 13、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

2. 翻译文言文〈〈好为人师〉〉

钟弱翁(就是钟离权,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工整?),人们都饱受其害.

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塔的榜文,榜文上写着"定惠之阁",而旁边的题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弱翁就肆意的说榜文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榜文来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国颜真卿书写的,弱翁就说:"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做一个笑柄

3. 文言文 善学者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7)。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3)庸:功劳。④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5)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6)说:同“悦”。(7)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读解】

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敲钟者应当了解钟的特点和性能,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去敲击。了解钟是前提,掌握敲钟的技巧次之。没有对钟的特点、性能的熟悉,技巧本身就无从谈起。因此,敲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样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心态等等有较准确的把握,答问才会说到点子上。

从学生的角度说,也同敲钟一样,倘若是好钟,用不着重重地敲和反复地敲。常言道,响鼓不用重捶。这就要取决于钟、鼓本身的性能了。破钟、破鼓,共呜不好的钟、鼓,无论怎么敲,声音都不会洪亮,不会声若雷呜。就人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接受老师的指点。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关联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识作支撑,便找不到立足之处;只有满肚子书本知识,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知识就成了摆设和点缀。

所以,做一个好的敲钟人不容易,同样,做一个好的钟也不容易。好的敲钟人遇上好的钟,自然是天作之和的美事。

4. 尊师文言文翻译

从事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知识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圣人所在的地方,天下就能治理好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的教诲,是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的,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5. 概括好为人师文言文内容

讲的是钟离权好为人师而出丑的故事。

译文供参考:

钟弱翁(就是钟离权,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工整?),人们都饱受其害.

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塔的榜文,榜文上写着"定惠之阁",而旁边的题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弱翁就肆意的说榜文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榜文来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国颜真卿书写的,弱翁就说:"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做一个笑柄

6. 关于人本分,善良的文言文,多多益善

1.富润屋,德润身,

钱能装饰屋子,品德能修身养性.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7. 郗超重善文言文翻译

郗超重善是一个成语,也是一篇文言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⑥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⑨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①善:和,和睦。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典故出自楚庄王“问鼎中原”。

③狼:像狼一般,名词活用作状语,下文“虎”同此用法。

④是:这个人,指谢玄。

⑤济:有益

⑥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⑦容:或许。

⑧元功:首功,大功。

⑨既举:立大功后。既,已经。举,成,实现。

⑩咸:都。

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占据梁岐之后,又对淮阴虎视眈眈。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评价: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8. 有关于老师的古文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相关问答
比喻老师善于教学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6 03:57
因材施教 [读音][yīn cái shī jiào]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别...
全文
比喻不善于借助外物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05:30
你好,这个成语就是自力更生,这个成语就是自力更生。
比喻面善狠心的人
1个回答2024-03-10 10:53
笑面虎,应声虫
比喻坏人行善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16:27
1、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的成语: 良莠不一 同“良莠不齐”。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2、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全文
善人可以比喻为青山吗?
5个回答2023-05-15 10:22
不可以。 青山本指长满绿色水质植物的山,青蓝色的山岭。也比喻为指归隐之处,如唐·贾岛《答王建秘书》诗: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宋·范仲淹《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严复《送沉涛园备兵淮扬》...
全文
韩娥善歌用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17:46
《韩娥善歌》这个故事后来用来比喻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韩娥善歌》写了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 韩娥不但人长得...
全文
韩娥善歌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04:30
韩娥善歌,余音绕梁。 韩娥很擅长唱歌,唱停后,歌声余音还屋里婉绕不歇。形容歌乐优美,耐人寻味。 韩娥善歌,比喻真正的艺术家,都应扎根于民间,细心体察人民大众的悲喜离合,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艺术。...
全文
比喻善于观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18 10:11
多谋善断 明察秋毫 察言观色 观察入微
韩娥善歌用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9:17
《韩娥善歌》这个故事后来用来比喻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韩娥善歌》写了春碧则伍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 韩娥不...
全文
善男信女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3-04-24 01:02
就是比喻高尚的人,但在日常在往往起到讽刺的作用,毕竟这样的人很少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