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有哪些?

2023-12-21 10:18

1个回答

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商朝的纣没有道义,所以没有人帮他,而姬发恰恰相反。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没有道义,没人帮他,陈胜吴广有道义,有很多人帮他们。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隋朝末年杨广没有道义,各个地方的农民起义,而瓦岗军有道义,有人帮他们。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元朝顺帝没有道义,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有道义。

6、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扩展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作品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文学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

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

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相关问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1-29 18:22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
全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古代例子
1个回答2024-05-31 17:15
近代史不谈,伏帆无法谈。 楚汉战争刘邦胜项羽最为典型 反秦战争中,项羽坑杀秦降兵,尽失三秦民心,刘邦则收之;项羽尽毁秦公室,而刘邦却散之;项羽压制反秦诸候,刘邦却许之以好(刘邦称帝后则相反);...
全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5-31 16:19
武王伐纣 朝代交替时出现的战争一般都是
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03 11:40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商朝的汤讨伐夏朝谨喊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
全文
关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例子(详细些)
1个回答2024-04-15 07:40
夏桀、商纣、周幽王失道寡助 周武王、汉光武帝、唐太宗得道多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人和的例子
1个回答2022-11-01 10:28
纣王娇奢贪图美色不停劝阻失道最后灭亡。武王虚心纳谏得姜子牙等人帮助取得天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实例
1个回答2022-11-29 21:43
成功的就是得道的(多助),失败的就是失道的(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1个回答2022-09-21 09:4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全文
得到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
1个回答2023-12-16 10:42
一、得道者多助事例:  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2、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 3、中国内战刚开始时的解放军只有几万人,国民党有几十万而且武器精良。由于党的政策好,深得民心,解放军竟在很短...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