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75(泰伯)|薄帝王而不为

2024-01-03 21:24

1个回答
        《泰伯》第八这一篇,相当于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申注解。题目中的泰伯,便是孔子经常标榜的圣人——吴泰伯。

        泰伯是个什么人呢?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周武王的大伯公。周文王的祖父为大王。大王有三个儿子,老大便是泰伯,老二虞仲,老三季历。这个季历的长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大王当时看到殷商已经快完了,有意革命。照中国古代的规矩,大王一定是传位给长子泰伯。大王就告诉泰伯好好努力,将来可以把殷商腐败的政治推翻。但泰伯依照传统的观念,认为殷商的政治尽管败坏,但周终归是殷商的诸侯,不应该去推翻它。对于他父亲大王的思想,在家族中为孝道,不能不听;为天下的公道,则又不能听父亲的话,所以处于两难之间。

        大王看到第三个儿子季历的长子,就是周文王,觉得他将来可以统一中国。所以大王认为,泰伯既然这样清高,只好将位子传给三儿子季历。古代宗法社会,有长兄在,传位给小儿子是不可以的。泰伯再一次处在左右为难的状况中。所以他知道了父亲的想法后,于是选择自己逃掉,不愿当这个帝王。这样大王就传位给了季历,季历死了以后传给周文王。但是周文王受冤枉坐牢,并没有起来革命。到了武王的时候,才和姜太公一起革命,推翻了殷商。这样几代下来,数百年间,周朝的德政已经深入人心。

        孔子对于泰伯这种人,真的有帝王可做而不为,非常推崇,孔子最尊重的便是泰伯、伯夷、叔齐等人。所以这一篇开头便讲泰伯。

        孔子说,如果讲人生的道德,像泰伯这样的人,无论公德还是私德都修养到了极点,他三次推让天下,最后还是逃掉了。他自己连帝王都不要做,当然更不会要一个虚名,让老百姓去称道他了。

        一个人道德修养,真要做到“君子坦荡荡”,必须修养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弃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把皇帝的位置丢掉像丢掉破鞋子一样。为了道德,为了自己终身的信仰,人格的建立,皇帝可以不当,出将入相富贵功名可以不要。孔子所标榜的人格修养,到了这地步,那自然会真正“坦荡荡”。
相关问答
论语泰伯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31 16:50
泰伯是《论语》的一篇,猛搭共计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念银曾子在若干问仔知宴题上的见解。
论语泰伯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05 06:52
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论语·泰伯篇的原文
1个回答2022-10-14 17:38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篇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1-08 08:45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
全文
论语·泰伯篇的原文
1个回答2022-12-05 04:10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论语泰伯篇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1-05 03:48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
全文
论语泰伯篇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1-04 16:49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
全文
暗影9天道好还是75无影好职业天帝
1个回答2023-03-14 13:55
天帝!各种图无压力
马伯乐体裁?
1个回答2024-01-19 18:06
《马伯乐》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后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的足本于1981年整理出版。该故事的主人公马伯乐出生于青岛一个有钱而且信洋教的家庭里,是“五四”以后成长起来的新青年,他没有任何谋生能力,...
全文
泰伯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1 05:20
泰伯-概述  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 泰伯-传说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