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老师让我写一篇文章_(:3」∠)_

2024-01-04 19:04

3个回答
首先----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就有问题
希特勒挑起的是欧洲大战----他仅仅下达了进攻波兰的命令而已----英法两国的不切实际的干涉才引发了欧洲的全面战争---而罗斯福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来发行战争债券----而破坏中立地位---不断的支援英国,甚至在宣战前就开始为英国反潜提供帮助---导致德国在1941年不得不对美宣战
注意---罗斯福的新政根本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般灵丹妙药----美国1938年的经济危机闹得很厉害---只有战争是解决方法
而德国在1939年前的一系列外交举措一直到39年对波兰宣战----实际上都是为了统一和恢复德意志人的传统领地,以及摆脱凡尔赛体系,使得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
(您必须了解1939年以前的大多数时间,希特勒的扩张是局限在德意志人口集中的区域,类似于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 ,历史上这些地区也在长时间属于德意志人统治的各种国家
希特勒是1933年成为总理的,1934年在兴登堡总统去世后成为元首,在这之后,他的权力大增,开始大德意志的计划
首先,第一步,就是进军莱茵兰(1936年)
这一地区一战后曾被法国占领,但是公民表决回归德国(但是不能驻军,是非军事区),希特勒正式派遣军队进入这一地区,以应对1935年的法苏条约,转移外交实线(趁着意大利入侵东非的机会)
第二步,希特勒在1936年积极干涉西班牙的内战,支持佛朗哥,主要为空军.这样德国与意大利的关系开始走近---之前意大利甚至勾结英国试图打击德国(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不干涉意大利在东非的入侵的原因,这是对意大利对付德国的交换条件)
第三步,德奥合并
希特勒认为所有日耳曼民族应于共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然而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原因很简单,不能出现强大的德国)
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1937年2月12日与希特勒会面,许士尼格被迫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此时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希特勒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同月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日耳曼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第四步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地区----这里有大约300万德意志人,由于一战德国战败的原因,协约国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么一个奇怪的国家----有着德意志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甚至乌克兰人的结合体----建立这个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制德国.希特勒在1938年开始支持苏德台的家乡前线党,希望苏德台自治,并且开始制定入侵计划.当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之时,英国首相张伯伦采取绥靖政策,希望墨索里尼能够调停---直接产物就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获得苏德台地区
随后,德军入侵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让斯洛伐克人独立建国,而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第五步
梅梅尔城曾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最东北部的城市,但是德国一战战败后,该地被法国占领,成为自治区,1923年后被立陶宛吞并.1939年3月,在德国的要求下,立陶宛归还了梅梅尔
第六步---但泽问题----战争---(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二战是否由于希特勒而爆发在历史学术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论(这在大家平时能看到的非学术资料里往往不提及),最有名的AJP Taylor所作的〈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中,他指出,二战的爆发主要大国的领导人均有责任,而且我们通常了解的所谓希特勒策划统一全世界的那个“备忘录”是否存在值得怀疑---至今没有原件公开,却在所谓的纽伦堡审判中作为关键证据来判别人死刑.
二战主要爆发的原因在于英国与法国对波兰不切实际的安全保证----以及希特勒的政治压力---他必须获得但泽----这一德意志最后的失地.但泽本是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但是在一战后被波兰获得,将东普鲁士隔离在德国本土之外.希特勒试图对波兰施加压力,进而发动入侵----因为他不认为英法会真的执行他们的不符合实际的保证(因为俄国没有直接和波兰签军事通行协议)
结果,希特勒的冒进计划和英法外交家的摇摆政策(先绥靖,然后又不符合实际的强硬),导致了欧洲大战的爆发
而罗斯福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在1940年开始大力施行非中立政策---使得德国的潜艇战无法进行
您可以查查邓尼茨的回忆录----希特勒三令五申,不许同美国有冲突,但是美国的各种行为已经几乎与英国的盟国无异
所以从外交角度上来讲,二战爆发的原因,各国的领导人均具有责任
谈不上德国挑起世界大战----如果说,德国为什么发动欧洲大战----原因很简单,夺回但泽
本人对德国历史尤其是外交史十分了解
实际上,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同其本身的内部属性,地缘政治原因联系很深,可以说是其宿命
我写过一篇长文,就在我的空间,1万5千余字
崛起后的彷徨----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1871-1914
该文详细的分析了德国在第二帝国时代的外交走向和困局----并且解释了一战乃至二战爆发的背后因素,一定会对您有帮助的
二战是因为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而德国又因为一战的失败民族情绪非常高涨,要求废除战败条约的呼声很高,于是法西斯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选举获胜,但仍无法扭转德国的经济颓势,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发动了战争。
一句话,希特勒想统一世界,或者扩大自己国家的地盘。
相关问答
成语挑战,有史以来最难的成语挑战
1个回答2024-02-23 11:47
1、勇往直前 2、敢于面对 3、毫不畏惧 4、一往无前 5、迎难而上 1、勇往直前[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2、敢于面对[gǎn yú miàn d...
全文
关于挑山工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2-24 01:34
《挑山工》----冯骥才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
全文
孩子挑战 第三十七章 “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
1个回答2024-01-27 11:46
    “对”孩子说话,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在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     “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的方法。     既然父母的责任...
全文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五十章第五十一章
1个回答2024-03-09 20:05
《老子·第五十章 》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
全文
有才华没德行的历史人物 及有德行没才华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18 12:19
跟你说个规律,你看法家的历史人物,个个都是倍有才但是不重德行的。你像管仲、韩非子、李斯、白起等等,法家从来不做道德说教,制度上就是高压、经济上就是改革。儒家的很多人就是那种有德性,但是没有什么才...
全文
迎接挑战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1-24 23:38
迎接挑战 〔 作者:298班 宋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1 更新时间:2006-7-9 文章录入:bgs 〕 人生如山,文似看山不喜平。平缓的山,固然是一种安逸...
全文
历史上十大爱挑拨离间的人
1个回答2024-04-19 07:31
秦 李斯算一个 汉 董仲舒这混蛋不能不提 唐 李林甫 高力士 宋 童贯 蔡京 元 汉奸多不胜数 不提 明 主要是锦衣卫和大太监 钱宁 魏忠贤 和另外7个太监号称8虎,但是有个太监是不错的,民...
全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1个回答2024-01-20 14: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答:天地无心于万物,任其生灭,圣人无心于爱民,任其自养自成. 天地之间如同...
全文
道德经四十章感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3:52
道德经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生的方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道德经,我突然发现,道德经可能是上一代地球文明或者宇宙高级智慧文明写给人类发展的指导书。像小国寡民(人口限制),像水(顺应规律),无知无欲(不加控制...
全文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04:57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