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宽容的小故事,简捷点的,古今中外都行。

2024-01-05 22:18

1个回答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相关问答
人生最宽广的捷径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7-14 21:42
人生最宽广的捷径唯有学习,只有学习你才能接触到许多未知,才能探寻到自己生命的可能性与边界,也唯有学习你才能掌握成功的根本。
古往今来宽城名人知多少
1个回答2024-03-21 08:27
宽城名人(序)   宽城名人(一)——硕士将军郑宝森   宽城名人(二)——道教名流王信安   宽城名人(三)——省级高官才利民   宽城名人(四)——才子市长袁瑞良   宽城名人(五)——书法大...
全文
帮我想一想 古今中外的名人 宽容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4 23:51
那个负荆请罪的
古今中外关于宽容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6-03 08:49
一、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于是,张老夫人令...
全文
古今中外关于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5:24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
全文
古今中外关于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17:43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
全文
古今中外关于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8:37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
全文
古今中外关于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21:42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
全文
古今中外心胸宽阔人物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15 05:18
落难的王子 这一则寓言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当然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
全文
关于宽容会给人“得寸进尺”的机会的古今事迹
1个回答2024-04-14 00:41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四:“因为我们年轻无经验,焦达峰又事事让步,他们这些老家伙,就得寸进尺,诡计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