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4-01-05 22:24

1个回答
创新教育是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强势智能 众所周知,不同的社会对教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的热浪一浪掀起一浪,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填鸭式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运用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对于促进当今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有重要意义。4 教师要适应新课堂要求,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气氛。我曾经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听一位同行老师发表对新课改的看法时这样认为,教师要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应该讲授什么,至于新课程标准不作考试要求的,教师要尽量少讲,甚至是不讲。我认为教师紧抓新课程标准是没错的,但如果只讲要求考试的内容,这未免又迈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无数次的实践已经证明应试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必须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要使得学生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比如我在高一经济常识《国际贸易与货币基金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预先布置学生广泛查阅收集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辨析从而真正认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势在必行,得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的正确结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通过教材中的许多小栏目如“名言”、“想一想”、“试一试”、“资料卡”等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形成全面系统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的展开思维活动,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多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和创新的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研究结果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事物的规律,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多种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面对挑战,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形式。创新思维不仅仅是表现对知识的改组和运用,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和善于把握问题的洞察力。所以,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靠思维活动来进行的,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靠提问来调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具有导向性,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许多高二的学生都向我反映哲学太枯燥、太抽象、太难学。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方设法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具体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时,我并没有按部就班的采用教材中的水的温度在0~100度变化的情况来分析。其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很清楚教材中的例子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个例子过于熟悉,会导致他们昏昏欲睡,毫无兴趣。于是我采用了一个《愚人吃饼》的小故事:古时候,有一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还是很饿,就又买了一个,但还是不饱。于是他一连吃了六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他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到:“我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啊,先前六个烧饼都被我白白的浪费了,早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结果同学们都笑了并开始小声讨论,我就此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人的可笑之处在哪儿?第二,他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学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统一的原理。使学生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激发了自己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哲学其实不枯燥也不难学,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挥,然后也让学生举一些熟悉的例子加以印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统一的哲学道理。第三、善于挖掘学生的多种智能,注意发展学生的优势强势智能。我们知道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打破了传统的将智能看作是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为核心的能力的认识,从新的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在这里,我们不去研究把人的智能究竟分为几种,而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强势智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有优势和强势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发挥和发展,要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多方面潜能。例如针对一些学生认为哲学太难学的问题,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对教材中基本事实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我采用课堂小结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起到对新课内容的升华作用。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我从不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概念,但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独特学习心得,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达到对学生优势强势智能培养的目的。第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力。古人云,学贵有疑,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思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的过程就是展开合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学生的教育的实质在于把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内在的心智结构。又如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统一的。”这一论断的学习就要求学生根据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变革这一现状用质疑的态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也是思维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开合理的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合理想象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逆向思维。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明确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合理想象是一定要立足已知事实,从不同的方面了思考问题。总之,21世纪教育的目的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创新教育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钻研。 主要参考资料:郭东歧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课堂教学技能》,远方出版社
相关问答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个回答2024-01-08 00:17
创新教育是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强势...
全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1个回答2024-03-13 16:01
一、 具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应在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要敢于标新立异,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对事物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一...
全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1个回答2024-03-15 15:52
1、转变思想,树立创新精神:要有打破传统的精神,在日常生活要有疑问精神。 2、积累知识:事物创新通常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有创新通常需要有一点的知识积累。 3、创新工具辅助:如思维导图,思维...
全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1个回答2024-02-22 16:04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
全文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个回答2024-01-24 00:27
时代跨入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在教育战线奔涌而来。自己作为一个美术学科的教师,就美术学科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美术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如何...
全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个回答2024-03-01 18:54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下,善于抓住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解决想法。 第二、要敢于质疑,不轻易相信权威,在带着怀疑的心去探索问题的同时,创新的精神也会应运而生。 第...
全文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3个回答2022-12-22 17:40
要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一方面在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敢于标新立异。要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要大胆假设,敢想敢做,不要被思维固定。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个回答2024-01-18 13:10
在美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充分挖掘教材,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创作学习活动中,获取创新的成功体验。时代跨入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在教育战线奔涌而来。...
全文
如何培养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1个回答2024-02-29 11:19
  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科学,知道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校虽然是镇的中心小学,但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不广,但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对什么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
全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1个回答2024-01-27 17:23
父母还要教给孩子从表及里、由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孩子的创新能力准备好源泉,以促进孩子创新能力的提高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