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儿大要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先了解一下

2024-01-06 09:40

1个回答

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张妈妈时常会情不自禁地抱紧他在额头或者脸颊上猛亲几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还是如此。

无论冬夏,每天晚上睡觉她都搂着儿子在一个被窝里,而把丈夫晾在一旁。孩子10岁了,张妈妈的这些习惯还继续保持着。

不过,有一天儿子洗完澡,张妈妈又想往常一样准备给他擦拭的时候,不曾想 儿子扭捏地躲在卫生间里就是不出来 ,还说自己已经长大,会做这些事情了,再让妈妈看到自己光屁股的样子会感到不好意思。

张妈妈有些一时难以接受,她 觉得跟儿子避嫌完全是小题大做 。他毕竟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还用得着避吗?再说他现在还是个孩子。

于是,张妈妈唠叨着 强行给儿子擦了身子,可儿子却一脸的不开心 ,连着两三天跟她闹别扭。爸爸则不失时机地告诉妈妈, 孩子大了,有性别意识了,有些事该避就得避 。张妈妈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男女有别是我国的古训,同时在家庭方面与之对应的一句话是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如果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不妨把这话拆分来看。

从家庭的角度看,女性或者母亲扮演的角色是守护型的, 家中的母亲大都是温柔并且富有女性温和的魅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心理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过程。

尤其在独立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生出来后,母亲在家庭 过分介入孩子的生活,就会造成男孩子在心理层面对母亲形成一定的依赖

比如,很多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态都很差,尤其是在进入寄宿制的中学后,一些男孩子不但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甚至个人的内务整理都做不好。

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一个男生为了避免洗袜子,就率先买了很多,穿脏了一双就扔掉。

再者,母亲如果过度介入男孩子的成长,则会对今后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很多人在长大后缺乏刚毅果决的鲜明个性,办事犹豫拖拉,就是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最深。

相比之下,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 在心理意识的萌生和自我的塑造方面,可以适当有父亲的参与

男性在家庭的地位和角度和女性是相对的,而女孩子的心理天生就有母亲具备的一面,因此在心理上,可以更好的向父亲靠近。

尤其是 在性格塑性的成长时期,父亲往往是女儿最好的参照物和标杆 。适度地介入孩子的心理成长,能够让女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相对平衡一些。

如此一来,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 在接触外界其他异性的时候,她就能用成熟的眼光来看待对方 ,从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曲折。

综合来看,介入子女的心理成长过程,不能是强势的,应该顺乎自然,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而对母亲来说,在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要避免自己的言行不会对其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1.长大后不要一起洗澡

人的性别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并强化起来的。孩子小时候通常都是母亲帮忙洗澡,不过当孩子渐渐长大后,母亲就不能再给孩子洗澡,尤其是不能再给几个孩子一并洗澡了。

一方面,这会导致一些男孩子 形成恋母的情结 ,另一方面,也 不利于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性别观念 ,甚至一同洗澡还可能会 诱导孩子性早熟 ,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2.长大后应该分床

同样是处于性别意识的建立,男孩子在到一定的年龄后,应该和父母分床睡。除此之外,分床睡也是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的一个主要步骤。

而从性别的角度看,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仍旧和母亲一同睡觉, 潜意识里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恋母情愫 ,进而对心理带来持续的影响。

3.长大后母亲洗澡穿衣要避嫌

孩子一旦有了清晰的性别意识,母亲无论洗澡还是穿衣,都应该避开孩子。这样能够 强化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 ,从而培养起孩子的性别观念。

4.长大后不能过分亲昵

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一些过分亲昵的动作就不能再做,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形成干扰,导致其在心理上的判断出现偏差甚至偏离。一旦养成过度的恋母情结,将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岁月。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尤其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如何 健康 地和子女相处,既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又能保证孩子 健康 成长,这里面的学问很深厚。

孩子在具有了自我意识后,父母在家里 无论何事,都应该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待人接物还是处理某些事情上,不妨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做父母的不能事事代劳。

只有平等看待了,才能让孩子渐渐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品,这对于今后孩子的自立是很关键的。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熟是不可剥离的,因此父母应该 学会适时的规避,尤其是生理上的规避 ,能够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与此同时,心理层面的成长,父母 适度介入的层面,也仅仅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不能事事干预,大包大揽 。心间对孩子的热爱,转化成正确的方式,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良药。

总之,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脱奶”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应该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来成长,而不是一直用小时候的方式和眼光来对待和看待他们。

只有处理好亲子的成长,才能更好的让子女真正适应长大后的生活。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问答
儿大须避母,女大不避父,啥意思?
1个回答2023-12-25 02:02
民间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儿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这一句俗语。在现代社会中或许有很多人会为这一句俗语,根本就是封建迷信,没有太多的道理。其实这些俗语中所蕴含的道理,都是上一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如果觉得...
全文
“女大不避父,儿大要避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12-27 03:32
“女大不避父,儿大要避母” 这句俗语它是告诉我们,作为子女如何与父母亲、作为父母亲,如何与子女、交流和沟通的相处之道。 女大不避父 1、也就是说,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不能缺席,父亲应该...
全文
为什么说“儿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背后原因父母要了解
1个回答2023-12-24 15:1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这句话,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应该是“儿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会比较的反对这种说法,但他隐藏着一定的道理,这背...
全文
避就成语填反义词(避的反义词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20:55
1.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 2.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3.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4.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5.避毁就...
全文
怎样避免父母吵架?
1个回答2024-02-07 11:34
真的不是你做错事的话. 父母真太不懂事了,这么大的人了还吵架,拿孩子发脾气,小学生都不如,你好声好气告诉他们讲个故事, 一个不懂事的父母的故事. 他们兴许有感悟到自己过激的行为. 父母也是人,也需...
全文
好好说话之避免反问
1个回答2024-03-16 09:54
最近有幸读了一本叫 《好好说话》 的书,学习到一些说话的方式和技巧,所以反思了下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当然,要突然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确实不太现实,因为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很大程度取决...
全文
父母如何避免焦虑
2个回答2023-04-05 21:02
父母的焦虑大部分都是来自孩子,你要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他该接受的教育都已经接受,不必强迫孩子了。
父母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患上白血病?
1个回答2024-03-14 10:07
近来我也一直在研究关于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在临床上发病前期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有腹胀、睾丸肿大、颈部、腋下不明原因肿块以及经常性恶心呕吐、头痛,所以作为家长朋友是日常一定要注意留意孩子的健康,有任何异常的...
全文
如何避免和父母吵架
2个回答2022-10-15 08:29
第一,先学会顺从父母,顺从是指对的事情即使和自己观点不同先不要极速的否定。 第二,学会耐心听父母的言语。知道父母所想,并且耐心听完。 第三,即使意见不合,自己也不要发脾气,先学会嚷父母也知道我们如何想...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