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2024-01-06 22:54

1个回答
旧时每当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王爷。  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王爷。旧岁逝去前夕,灶王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于是,人们在送灶王爷上天前,总要供些酒菜和麦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  本期《晨报讲堂》堂主将为您讲述有关灶王爷的几个小故事。  堂主小传  李贤哲,山东聊城人。近年来有近300篇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文史栏目发表,约计80万字。著有《李贤哲文集》。  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公、灶君等。  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祭灶也因此成为民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灶王爷传说秦汉时就有  据《酉阳杂俎》记载: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关于这个张单,民间另有传说,似乎解释了灶王爷的来历。  张单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爱上另一个女子海棠,于是回家休了丁香。这之后,丁香嫁给了一个贫穷老太婆的打柴儿子。而海棠则每天好吃懒做,还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四处讨饭维持生活。  有一年的腊月廿三,张单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了。因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帝封他为灶王爷。  民间流传的灶王爷起源甚早,商朝已经开始在民间供奉。秦汉时灶王爷更是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王爷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为其掌管人们的饮食,赐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他还是玉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员,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玉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正因为如此,祭祀灶王爷才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沿袭下来。  祭灶时糖和酒必不可少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灶王爷毕恭毕敬。人们如果要祈福躲灾,便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坏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脏物送入灶内燃烧等,名目繁多。  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民间都会流传灶王爷要在这一天升天,向玉帝报告一年的情况,旧时人们会为灶王爷摆上供品,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黏,目的是要用它糊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一来灶王爷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  宋代范成大《祭灶诗》中云:“古传腊月二十四(廿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廿三,清朝皇帝都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王爷,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  皇家也像民间一样,在灶王爷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糖封住灶王爷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王爷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王爷等神位行礼。  民间还有灶王奶奶的传说  传说玉帝的小女儿贤慧善良,十分同情天下的穷人。她爱上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穷小伙,玉帝得知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那个穷小子受罪。  王母娘娘疼爱女儿,从中讲情,玉帝才勉强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爷的职位。人们就称“穷烧火的”为灶王爷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疾苦,常常借着回娘家探亲的机会,从天上带些好吃的、好喝的分给穷苦百姓。玉帝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察觉此情后更是火上加火,于是只准小女儿每年年底回娘家一次。  第二年,眼看快要过年了。可是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有的连锅也揭不开,灶王奶奶看在眼里十分难过。腊月廿三这天,她决定回娘家,给百姓们要点吃的。但自己家里连点面屑也没有了,路上没有干粮怎么办?百姓们知道后,便设法烙了些面饼,送给灶王奶奶在路上做干粮。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帝讲述了人间疾苦,玉帝不但不同情,反而嫌女儿带回一身穷灰,要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当时就想走,但转念一想,两手空空,回去无法向百姓们交代。正好此时王母娘娘也过来说情,灶王奶奶便顺势说自己要扎把扫帚带回去扫穷灰。  大年三十儿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包饺子,玉帝派人告诉她今天必须回去。灶王奶奶看自己这几天已经把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便依依不舍地离开皇宫。   这天夜里,百姓们都不肯睡觉,坐在火炉边等灶王奶奶,等到灶王奶奶回来了,便纷纷点起香烛、放起鞭炮。此时已是初一的拂晓了。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的恩德,每年腊月廿三都要烙发面饼,大年三十儿包饺子,夜里不睡觉“熬岁”,为的就是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  一些地方有把灶王爷“赶出去”的习俗  在民间也有不祭灶的地方,有的甚至还要把灶王爷赶出去。  有资料记载,过去有一个姓程的穷秀才,满腹经纶却无人相识,次次科举名落孙山,只能天天上街卖字,换一些米面,同妻子勉强度日,因而乡人都叫他“程受罪”。  有一年祭灶日,“程受罪”几天没有卖出半个字,也就没钱去买那些祭灶品了。天很晚了,程秀才只好硬着头皮到一家肉店,准备赊些肉回去祭灶。店主不在,店家婆便赊了一些残肉给他。程秀才回家让妻子把肉煮好,正要给灶王爷供上,谁知肉店主满脸怒气地闯了进来,把肉拿起来扔到门外给自家的狗吃了,嘴里还说:“把肉赊给你‘程受罪’,不知何年何月能还账?还不如给狗吃了呢!”说完就恶狠狠地走了。  程秀才见妻子跟着自己受气实在可怜,便取出文房四宝,画了一匹马,又画了一只马鞭,然后随手写道:一匹马骓一只鞭,送君骑去早升天。玉帝若问人间事,就道文章不值钱。  写后觉得“送”字不解恨,又改为“赶”字。然后在灶王神位前烧起来。妻子在一旁甚是不解,程秀才对妻子说:“灶王爷实在难为一家之主,他在咱家只知道白吃白喝,忘了自己的职责。今天把他赶出去,让他去给他的主子汇报吧!咱家穷到这个地步,还能再咋个穷法。”  夫妻二人破涕为笑,程氏又对灶王爷说:“请你再捎上几句话:一没果、二没供,要赶你老上天宫,你老得给你老说,就说我家老是穷。”程氏夫妻赶灶王爷的做法传出以后,每年都有不少穷人按照此方法去做。
相关问答
灶王爷和灶马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08:15
灶马,川东民间和福建龙岩客家一带叫“灶鸡子”。属于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该虫无翅,靠腿部摩擦发声。突灶螽有趋光性,有时夜...
全文
灶王爷爷灶王奶奶
1个回答2024-03-11 19:43
传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
全文
哪部动画片里有灶王爷爷的
1个回答2024-04-13 09:11
《十二生肖总动员》
灶神爷爷
1个回答2024-01-31 02:57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 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
全文
灶王爷的传说 如何送灶神
1个回答2024-02-29 19:38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册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神关系到一家人的饮食,是神话故事杜撰出来的人物,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汉族民间供奉...
全文
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29 10:35
相传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名叫张单,曾经娶了一个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来他休了妻,又续了个妻子叫李海棠。这个李氏好吃懒做不会管理家事。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随后她就改嫁他人了。 张单家...
全文
灶王爷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2 09:19
灶神,也称灶君(《战国策·赵策三》),唐以来民间又称之为灶圆灶埋王(唐李廓《镜听词》:“匣中取辩兆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都要供奉。 ...
全文
灶王爷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4 01:38
灶王爷又称灶神、灶君和灶神星君裂歼,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一、灶王爷的起源 灶神闷缺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秦汉以前更被列蚂源辩为主要的五祀...
全文
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7 05:40
灶王爷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他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到每家每户来的官吏。灶王爷每年要向皇帝汇报,因此,人们不免对他有几分敬畏。为了讨好灶王爷,在人间就形成了年年祭灶的习俗。 有关祭灶的传说很多,也颇有意思...
全文
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20 17:07
相传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名叫张单,曾经娶了一个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来他休了妻,又续了个妻子叫李海棠。这个李氏好吃懒做不会管理家事。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随后她就改嫁他人了。 张单家...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