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中.刚出厂是冯谖弹剑而歌.不断索取.行为...

2024-01-07 21:25

1个回答
  ★卓越经理人是怎样炼成的
  ——读《冯谖客孟尝君》有感
  我国古代史学名著《战国策》中有一篇史记——《冯谖客孟尝君》,讲的是齐国相国孟尝君的一个食客——冯谖如何以高超的智能为主人“买”来忠义、营造“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故事,近日重读颇感寻味.一是感到故事本身的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让人屡读不厌;二是觉得故事隐含着主仁臣忠、义利回报等深刻哲理,着实发人深省;三是发现它与现代企业理念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极具古鉴意义.基于此,将读后感悟拟写成文,以期对我们目前企业管理有所启示.
  一、冯谖堪称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故事中的冯谖只是一个寄食于贵族官僚家里的食客,比不得现代企业中人,但其所作所为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颇有几分相似.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对卓越管理者的描述是:1、他“必须是用知识在工作”,即脑力工作者,而非体力工作者;2、他“必须着眼于贡献,影响组织的目标和结果”,包括推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出并推行有价值的行动方案,有效的改进某些即定做法和惯例等等.以这种描述来衡量,他真的堪称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请看冯谖,非体力的食客身份,动脑筋的谋士职责,与彼得·德鲁克的框定竟是天作巧合.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冯谖义无反顾地追随主人,从未心生杂念.须知在残酷的封建制度下,主子若在政治斗争中殒命,被豢养的食客、门人等一定不会幸免.此等矢志不渝,甚至是生死与共的选择不可不谓之“着眼于贡献”.特别是他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胆略和标新立异的手段,在主人的封地对农户免除地租、焚烧地契,为其“买”来万民“忠义”,后期在主人遇到政治风险时又为其巧妙营造“三窋”等,无不是彼得·德鲁克所指的“影响组织的目标和结果”及提出并推行有价值的行动方案、有效的地改进即定惯例之行为.
  面对古人和现代企业管理牧师的要求,我们在企业中的管理者无颜再怀踌躇怯懦之意,无颜再行因循守旧之举,而是要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矢志不渝,学习他们的忠义智勇,在创新中成长,在创新中打造卓越.
  二、孟尝君堪称最具爱心包容的老板
  看罢故事,蓦然觉得,单凭冯谖的执着和睿智是成就不了卓越管理者的,没有颇富爱心包容的孟尝君,恐怕再优秀的冯谖也会一事无成.曾有人说,幸运的企业主往往凭借他的爱心包容就能成势,因为爱心包容是人才的聚宝盆.那么,让我们看看孟尝君是怎样表现他的卓越的呢?首先是爱心留人,当“贫乏不能自存”的冯谖以“无好”、“无能”的劣质条件投奔孟尝君时,被其“笑而受之”.明知无能还慨然收留,只能说明他对社会底层贫困人士的一种怜悯包容.当冯谖厚颜无耻地一次次升级抱怨“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时,孟尝君虽有嗔怪却又一一满足,充分表现了他身为贵族的雅量.当冯谖自告奋勇承揽去薛地(孟尝君的封地)收债的重任却又打破常规,别处心裁地“买”来虚无缥缈的“义”的时候,孟尝君视之为“重大失误”而极度不满,并失望呵斥:“唉,你可算了吧”.但即使这样,也未下逐客令.在此,孟尝君的包容之心得到了最鲜明的展现.
  至此,我们并没有看出孟尝君有什么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仅仅是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宽容大度,但就是这宽容大度也便成了他在危机关头的救命稻草.您看,对老板来说,爱心包容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养卓越管理者的条件
  按彼得·德鲁克的定义,卓越即卓有成效,意指有效地做对的事情.按我的理解,这可以通指一个组织,特别是该组织的主人,亦或是首领、老板对属下管理者的一种要求和期盼.但我们从故事中可以体会到,战国时期能够生养一个流芳千古的冯谖绝离不开孟尝君这个决定性的因素.试想,如果孟尝君没有对社会底层人士的爱心收养,没有对冯谖的一次次厚颜要求的忍受及对当时已被视为重大失误的“买义”事件的包容,还会有他后来去封地避难时的“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的场景吗?亦不会有其“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的安生吧!
  劳资双方分道扬镳时,往往站在各自的角度行事,老板可能会不屑地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打工族可能会凛然回应“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若冷静下来思忖,岁月如梭,人生苦短,无论是老板还是雇员,谁又能熬得起几次这种怄气式的“从头再来”呢?
  据此,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一是做为管理者,你要最大限度地培养自己的优秀潜质并不失时机地发挥它的效能,不得有须臾的懈怠,这是在组织中立足进而达成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内在基础;二是做为企业所有者,既要熔炼你的智慧,又要豁达你的胸怀.靠聪慧睿智来制定高远的战略、践行科学的经营,以宽大胸怀来包容爱抚你的员工,渐次满足如冯谖般“食以草具(粗粮)”时的温饱需求、抱怨“食无鱼”、“出无车”时的尊重需求、叹息“无以为家”时的养家需求,以及积极承揽重任的自我实现需求,当然也包括出现失误时的包容需求.用现代眼光看,古人冯谖当年所要求的与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描述的并无二致.这就更应鼓励企业所有者,以史为鉴,来完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给予足以满足管理者生存需要和尊重需求的工资待遇甚至是持股权利、实行“五险一金”等福利保障制度、营造温暖大家庭的和谐安全环境等等,使之不为温饱所困、不因贫贱而窘,再施以企业文化励其心、鼓其志,卓越的管理者必定大量涌现并能同生共荣.如此,殚精竭虑的老板们即可高枕无忧了!
相关问答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人物分析。
1个回答2024-03-15 10:14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是大智若愚的。 文中先抑后扬、先贬后褒的反衬技巧,更起到了鸣则惊人的效果,平添了很多冯谖大智若愚的不凡形象。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变化的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 冯谖的藏才不...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
1个回答2022-10-09 09:29
孟尝君的笑表现出他的目光短浅,仆人的是愚蠢
冯谖客孟尝君
1个回答2023-12-13 05:42
孟尝君,名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f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1个回答2024-01-23 14:49
还真没好好想过诶,呵呵 大概冯谖弹铗而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做人得自己给自己争取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这个世界上伯乐是很少滴,你自己不说,说不定你的才华就永远沉寂了,那你(包括你的家人)也就没办法享受更...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
1个回答2024-01-22 13:56
文章写他三次用弹铗作歌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生活待遇上的要求,而且一次比一次高,以至引起周围人的“笑之”“恶之”,但他还是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直到孟尝君把他一系列的要求都满足了。同时,也就是孟尝君所谓...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怎样的人?
2个回答2023-02-21 04:34
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而且在里面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并且非常乐于帮助别人。
出自冯谖客孟尝君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8:24
成语只有一个: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古文《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如焚券...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
1个回答2024-02-14 03:35
哎哟,你得结合上下文看啊。 【原文节选】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的作品原文
1个回答2024-03-08 01:43
齐人有冯谖(xuān)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1,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
全文
《冯谖客孟尝君》讲了哪三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3-14 11:17
第一个故事(第1、2、3、4、5自然段),写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即第一窟。第二个故事(第7、8自然段),写冯谖为孟尝君设计留相位,即第二窟。第三个故事(第8、9自然段)冯谖为孟尝君经营第三窟,...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